翟倞,男,1983年出生于中国山西,先后于2006年获得
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学士学位,于2009年获得
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硕士学位,当代艺术家,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其代表作有《小径分岔的花园》系列,《回到大海》,《乐观主义者的逃亡》等。
知识作为绘画的养份,自然的闪现,抑或作为一个恰当的背景,激发出艺术家的想象力。一个故事,一个词语,都会成为这样的诱因。翟倞在他庞杂的知识系统里面,跳跃式的选择主题,根据所画出的作品,推衍出下一个作品该怎么做,形成了一个视觉逻辑,所以,每个作品都很鲜活,反映了艺术家在处理新的作品时的笨拙和朴素。而作品之间是在一个或大或小的,相同兴趣方向上的,慢慢的通过艺术家自己逐步地,言之有物地,切身体验的方式来建构一个自由的视觉体系。
图像在翟倞的创作中仅仅作为一个引子,通过传统方式的草稿,再转化为绘画性的材料,甚至有的作品完全没有照片素材,直接通过绘画逻辑的基础上来创作,给绘画以自由,脱离开图像对绘画的束缚。他常常向“前现代主义”的艺术家学习,Bruegel,Manet,那种简洁与朴素,深深的影响了他。所以,翟倞的作品更关注的是绘画本身的力量,作品里面的不同风格,肖像,抽象,文字……其实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按照绘画本身的逻辑运行着,都是关于一个问题——“我们如何虚构一个世界”。
鲁明军(策展人,艺术批评家,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系副教授):
翟倞称自己的叙事是一种搞不清楚的叙事。对他而言,画面无空间关系可言,叙事亦不具结构和逻辑,只是凸现了不确定感和不可知性。不论“革命者”,还是“工农兵”,抑或其他,这里没有明确的所指,只是一个模糊的身份暗喻。毋宁说,他的实验为我们敞显的是一个未知的、可能的世界。虽然这些都不是翟倞所关心的,但他以自己的方式型塑着历史,并不断地提示我们,历史既不是理性生活的依凭,也不是自我迷失的理据;它既不是记忆,也不是遗忘;它既非包袱,更非弃物。
这些画作断续地佐证了个体在文化迷宫里的迷失状态,那种与各种知识系统发生撞击之后的眩晕症;不过,他真正的自我形象建立在一种更具野心的方式中,那就是以“模块式、组装式的,由较小、较‘迅捷’的单元构成”的作品形态,通过展览空间与经典文本进行持续对话,由此反刍纷繁的阅读体验,并在其中植入生理情绪、现实记忆以及形而上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