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青山
“奉调大鼓”创始人
翟青山(1903––––1952)。民国通州人,家住马驹桥地区柴家务(俗称柴府)村。他少年时曾随父亲参加义和团,对欺压百姓的外国传教士和侵略中国的八国联军甚为仇恨。
简介
翟青山家庭贫困,青年时寄居在河北安次县紫洼村的外祖母家,帮助种田。农闲时节,他进入该地老艺人刘玉昆所办的子弟班,学唱西河大鼓和落腔调。既而边学边演,在城乡名庙会上作艺,还曾和师兄弟一起在北京撂地和串巷子表演,以养家糊口。此间他带关和同行们在落腔基础上,创造出“奉调大鼓”。
经历
民国十九年(1930年),翟青山在天津说书,兼演奉调大鼓。二十一年(1932年),他以三弦奏音响大而影响演唱为由,开始研究改由悠扬动听的扬琴伴奏,并与师弟魏德祥一起,边探讨,边排练,边改进。又在西河大鼓乐亭大鼓基础上,共同研究将两种唱腔融合一起,并用一架扬琴予以伴奏,成为另一新种唱腔,定名为“单琴大鼓”。二十三年(1934年)夏,他在天数仁昌电台试验播唱,一举成功。从此,他独树一帜,唱遍京津地区,受到广大听众欢迎,被誉为“单琴大王”。次年他的《乔太学》、《三世调缘》,《刘二娃拴娃》等6段典目灌有唱片,传遍全国。
翟青山创造的单琴大鼓善于表演长篇故事,如《前后七国》、《回龙传》和《黄凤配》等,更便于表演短篇故事,如《蓝桥会》、《卖油郎》、《乱点鸳鸯谱》、《关黄刀》、《华容道》等等,还可以配合时事,及时表演,如《王贵与李香香》、《杨静宇殉国》、《枪毙原文会》等,达到宣传鼓舞效果。
翟青山除创造新唱腔外,还与同事共同政革扬琴形制,使更能适合演唱和表演。原来的扬琴是两排弦,每排8路,每路4根弦,共计64根弦。经他改造后,虽仍两排弦,但每排9路,每路4根弦,共计72根弦,但每排9路,每路4根弦,共计72根弦。如此则更满足单琴大鼓唱腔音域的需要,给演唱增加色彩。
翟青山从不保守,乐于助人,他先后共收有17位徒弟,都是华北地区著名的单琴大鼓演员。
荣誉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翟青山不为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演唱,回到家乡务农。新中国成立后,他被招到天津,在电台播演新书《新儿女英雄传》。其嗓音不亮,但善于运腔,音调优美悦耳,说书时吐字清楚,交待细致,刻画人物生动形象,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他的传人较多,有石长岭、吴长宝、焦长海等。北京驰名曲艺表演艺术家关学曾,在《单琴大鼓》唱腔的基础上,又创造出《北京琴书》唱腔,誉美京城。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1-11-17 13:13
目录
概述
简介
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