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云廊古蜀道
四川省境内遗址
翠云廊古蜀道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和绵阳市梓潼县,以剑阁县部分为主体部分,属金牛古蜀道,也是剑门蜀道遗址的核心组成部分。
历史沿革
历史渊源
蜀道,是古代蜀地通往长安的主要道路,也是古代蜀地对外交往的重要交通枢纽。蜀道分为秦岭四道、金牛道与其他通往蜀地的小道。蜀道是“北四南三”,北边分别是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南边分别是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北边主道是褒斜道,南边主道是金牛道。金牛道是最早的一条蜀道。翠云廊古蜀道位于金牛古蜀道之上,因剑阁当地拥有独特的土壤条件,让该处成为了柏树生长的乐园。
建设沿革
翠云廊古蜀道始建于秦汉,完备于明朝,历经千年沧桑仍浑然一体、生机盎然,实属世界罕见,被誉为“蜀道灵魂”“国之珍宝”。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下令以咸阳为中心修筑通达全国的驰道在道两旁种植上成排的松柏用以彰显天子的威仪。还有一种说法,秦始皇修筑阿房宫曾在蜀中大量砍伐树木,蜀中百姓怨声载道。为了安抚百姓,便下令在驿道旁植树。
第二次对翠云廊大规模种植的是张飞当年为巴西(今阆中市)太守,两地往来频繁,剑州又是蜀都至中原的必经之地,于是张飞下令士兵与百姓沿驿道种树。
第三次是东晋时期。因道教兴起,人们重视风水之术,而剑阁又是道教的发源地,于是大量栽植“风脉”树,尚书郎郭璞为此写了《种松记》刻于石碑。
第四次是北周时期,时人为计里程,曾在道旁每一里垒一土堆作标记,但这种方法容易被风雨冲毁,后来改为每一里种树一株,以一里一树计算里程。
第五次是唐代。唐天宝年间,因杨贵妃喜欢吃川南泸州的合江荔枝,玄宗命人快马加鞭,连夜运送。为保持荔枝鲜味,令百姓沿途种植柏树,剑阁人民又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栽补,使翠云廊初具规模。
宋、明两朝时,宋代真宗、仁宗、徽宗、宁宗都颁布了关于沿官道植树的诏令,明正德年间的剑州知州李璧更是沿线植柏达数十万株。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断在古蜀道上大量栽植行道树,逐渐形成以古柏为主、绵延数百里的林荫大道。同治《剑州志》所载清人乔钵《翠云廊》诗序云:“明正德时知州李璧,以石砌路,两旁植柏数十万,今昔合抱,如苍龙蜿蜒,夏不见日。”翠云廊从此形成了宏伟规模。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翠云廊古蜀道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和绵阳市梓潼县。分为西段、北段、南段,以四川省广元市剑阁为中心,西至梓潼,北到昭化,南下阆中的三条路,总长151000米。
植物资源
截至2023年8月,翠云廊区域内拥有树龄100年以上的古柏20391株,其中剑阁境内现存古柏7778株,古柏平均树龄1050年。
主要景点
综述
翠云廊呈“人”字形分布,北至昭化古城,南抵阆中古城,西达绵阳梓潼大庙山。剑门蜀道翠云廊现存古树7803株,其中古柏7778株,古柏平均树龄1050年。据林业专家考证,现翠云廊沿线胸径2米以上树龄2000多年的古柏应当都是秦朝时所植。
翠云廊景区
翠云廊景区是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剑门蜀道的核心景区之一,也是国家森林公园,区内古柏树枝叶茂盛,生机盎然,始于秦汉,完备于明,是罕见的人工造植的古老行道树群体。
剑阁柏
剑阁柏树龄已有2300多年,树高27米,笔直挺拔、直指云霄。此柏干如松,皮如柏,果实如松,裂纹如柏,全世界仅此一株。
帅大柏
帅大柏高29米,胸径2.24米,材积33.9立方米,树龄超过2300年,是翠云廊特大柏树之一,需五人才能合围。1963年,朱德视察翠云廊,称其“帅大的树,就是很大的树,就是树中元帅”,从此便有了“帅大柏”。
拦马墙
拦马墙是翠云廊最精华的一段,位于剑阁城北镇境内,有参天古柏240多株,平均每25米有一株,有“状元柏”“望夫柏”“鸳鸯柏”“怀胎柏”“石牛柏”“七仙女柏”等特色古树。除了树古外,还有“饮马槽”“门槛石”“防滑线”“栓马桩”等遗迹,是古代陆地交通保存下来的实物原形,堪称蜀道交通活化石。道古、树古、交通设施古是拦马墙的最大特色。这段古驿道由一块块青石板拼接而成,路面一般宽2至3米,最宽处有5米。经历了上千年行人、马匹、车辆的踩踏和碾压,这条古代“高速公路”上留下了车辙痕、马蹄痕和行人足迹。
历史文化
人文历史
相传在战国年间,秦惠文王欲南征巴蜀,但苦于秦蜀两地之间有秦岭和大巴山横亘其中,于是使计赠送蜀王几头“会产黄金”的石牛,贪财的蜀王派大力士开山辟路迎回石牛,却没想到对方日后顺着这条路攻入蜀地。这条拖送石牛的道路,就是古金牛道,也是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蜀道。自那以后,蜀道便常常出现在古代战争的描述中,成了“兵家必争之地”。
名称由来
清代剑州知州乔钵写下诗句“翠云廊,苍烟护,苔花荫雨湿衣裳,回柯垂叶凉风度”,至此,“翠云廊”这个名字便一直留存了下来。
领导关怀
2023年7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省广元市考察了翠云廊古蜀道,了解当地推进历史文化传承、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情况。
文化活动
2023年9月15日,以“徒步古蜀道 对话翠云廊”为主题的广元市“古蜀道徒步游”柳沟驿分会场拉开帷幕,上千人徒步。
保护措施
翠云廊古柏能存至今日,与历代严令保护有很大关系。秦汉至唐就设有专人管理,到了北宋又颁布了管理行道树条例。史载明正德年间,剑州州官在交接任时,相互要清点行道树,把植树护路的情况作为一项政绩来考核,作为升迁的重要标准之一。清代官府还常派差役沿路巡察护树情况。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由于川陕公路的修筑,古柏损坏惨重,民众甚为痛愤,后来蒋介石知道后,也下令在古柏上悬挂木牌,发出了“砍伐皇柏者枪毙”的禁令。
1949年后,政府十分重视对翠云廊古柏的保护,采取果断措施,禁止任何人砍伐。
《华阳国志·蜀志》记载:“诸葛亮相蜀,凿石架空为飞梁阁道,以通行道”。古也有“栈道千里,通于蜀汉”之说。他们在必经的悬崖陡壁地段,凿岩打孔,上中下三层插桩,上层搭棚遮阴避雨和防止飞石坠落伤人,中层铺木行人,下层斜插支撑,每隔一段修亭供人歇息。这么浩大的阁道工程,需要采伐大量木材。那么从作用上看,古驿道树群首先是植树表道,起路标作用;二是以树计里,里程碑的作用;三是保护道路,防止雨水冲刷路基;四是便於修栈道就近伐木取材;五是为行人提供行路方便、遮阴避暑。
《唐会要》记载,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年)七月敕令:“诸道官路,不得令有耕种及斫伐树木,其有官处,勾当填补。”
《宋会要辑稿》记载,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年)敕令:“诸系官山林,辄采伐者,杖八十。”
明代也发布了禁止官民剪伐树木的政令;清代还给每棵古柏悬挂木牌、编号。
2019年,当地启动了“皇二代”工程,按照抚育挂牌一批、补植一批、新栽一批的方式,在驿道两侧无柏处培育“二代古柏”,促进蜀道古柏世代相传,延展翠云廊绿色脉络。
2022年1月1日起施行的《广元市剑门蜀道保护条例》,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古柏按照树干外五十米划定保护范围,禁止在古柏保护范围内从事除保护措施外的建设活动。”对古柏的保护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24年3月,梓潼翠云廊历史文化研究院在绵阳市梓潼县正式成立。
旅游信息
开放时间
每日8:00—17:00(16:30停止售票)。
交通信息
自驾:导航至剑门关景区北门/南门即可
公交:剑门关高铁站公交可直达。
参考资料
蜀道明珠翠云廊.广元市文广旅局.2022-09-08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7 10:29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