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妈宫戏台
汕头市老妈宫戏台
老妈宫戏台,原为建成于清嘉庆年间(公元1760-1820年)的汕头老妈宫对面的空地。老妈宫对面曾经有座戏台,在启动修缮之前,位于老妈宫对面的是一座不起眼的二层半旧建筑,但绕到建筑物侧面及后方,则可发现二楼外墙的罗马柱,穿过铺间进入室内,其开阔的楼梯、四周的廊柱、三角屋顶颇具气势,隐约透出其曾经繁华的印记。2017年9月对老妈宫戏台进行复原修建竣工。
发展历史
清朝嘉庆年间(公元 1760—1820 年)兴建了“老妈宫戏台”。每逢妈祖诞旦与重大民俗节庆日,民众在此搭建戏台举行演出。戏影幢幢,人潮挤挤,史称“妈宫前”。平时,妈宫前空地则作为商贸集市,柴米油盐淡水、药材裁衣修船等行档一应俱全,是为汕头埠最早的“闹市”。
1930年,国民政府将老妈宫戏台建设成为汕头第一市场(亦称升平市场)。据史料记载,当时一、二楼为农贸集市,三楼为升平戏院。
解放后,该建筑物先后作为商贸市场、商品交易所和市百货文化品公司办公经营场所。
2016年,“老妈宫戏台”被列入小公园开埠区保育活化改造规划圈,同时在原址修缮更新了“老妈宫”戏台。
2017年3月,修缮工程正式启动,在9月圆满竣工。
戏台介绍
老妈宫戏台原为建成于清嘉庆年间(公元1760-1820年)的汕头老妈宫对面的空地,每逢正月十五和农历三月二十三妈祖诞辰日等重大民俗节庆时搭建戏台举行以纸影戏为主的演出活动,平时则作为商贸集市所用,史称“妈宫前”。
外观介绍
老妈宫戏台风格为中西合璧,建筑外墙采用红色清水砖搭配彩色玻璃和大开口柚木门窗。
步入老妈宫戏台,迎面看到是一尊两米多高的妈祖像。妈祖像全座用汉白玉雕刻而成,整块4吨多重的汉白玉产自四川,运送至福建打造而成,由福建有名的妈祖像制作师傅打造。
内部介绍
老妈宫戏台大厅以戏台为中心,贯穿到二层成为整个空间的视觉中心,撑住二楼廊阁的是一根根柚木大柱子。
步入中庭,卯榫结构的红色屋顶和雕花门窗、复古地砖则带有传统的潮汕古建筑风格,充分还原了汕头上世纪30年代中西合璧的独特的建筑风貌。老妈宫戏台在中厅和二楼配备近50张茶桌。一二楼则分别展示潮绣木雕、剪纸、瓶内画、盔帽、嵌瓷等潮汕特色非遗作品。
戏台内堂留存古井一口。井口内壁直径60厘米,井深4米、水深 2.93米。古井保存完好,井壁叠砌明代青砖,井口以弧形油麻石凿刻。井水清冽可口,取之不竭。根据研究考察,古井距今已有500多年。传说中,因泉眼位于龙脉之上,俗称“龙泉”,有汕头埠“第一泉眼”之美誉。泉水不受咸潮水影响,古井中生长着灵龟。每遇到风雨失调,旱涝成灾,善男信女烧香祈愿,古井必有灵龟爬出消灾降福。
交通指南
老妈宫戏台附近公交站点:
1、市二医院:3路、10路、11路、13路、22A路、52路、36路、35路、37路、16路、25路
2、总工会:2路、3路、9路、12路、17路、19路、16路
3、汕头开埠文化馆:1路、2路、3路、10路、11路、13路、22A路、36路、35路
参考资料
戏台简介.汕头文化馆.
广东文化旅游活动指南-汕头.广东省人民政府.2019-12-12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07 15:20
目录
概述
发展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