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尔滨市南岗区,100年前那位俄国工程师在密林中居高临下眺望松花江的地方,如今是一条自东而西的一曼街(原名山街),一条隧道式的宽城街洞穿而过,直达过去称之为“国境街”的承德街。这个十字区的北侧耸立着几幢高大的厂房,道南则分别是一片三至六层楼房,和包括十三层综合楼在内的生活区,人们路过这里,似乎空气中飘溢着一种特异的香味。这就是哈尔滨烟厂的所在地,有人戏称这17.7万平方米的区域为“哈尔滨香烟王国”,而老哈尔滨人更喜欢叫它“老巴夺”。
老巴夺兄弟
从
黑龙江、
乌苏里江交汇处
哈巴罗夫斯克(原名伯力)开来的一艘火轮在松花江驿(当年的埠头区)靠岸,人群中走出一对普通的洋人兄弟,前者为兄,矮胖子,大额头、半秃顶、黄眼珠子,40多岁;身后为弟的是瘦高个,四方脸、鹰爪鼻,在当时络绎不绝的“淘金者”中,他们没有任何引人注目之处。只不过他们的名字,听起来颇为有趣。哥E.A.LOPATO叫(伊利奥·阿罗维奇·老巴夺),弟叫A.A.LOPATO(阿勃拉·阿罗维奇·老巴夺)。按中国的音,大家称他们为“老巴夺”,多少带有戏谑之意。他们是头脑机敏而又一筹莫展的波兰籍犹太人商人,哈尔滨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梦。
烟厂的建立
初至
刚来不久,正赶上义和团“扶清灭洋”,当
俄国人惶惶不可终日之时,这两位
波兰籍的
犹太兄弟却在香坊、秦家岗和埠头区四处奔走,用犹太人特有的经商意识,发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成功之路。由于中东铁路施工正紧,加上沙俄派出的沙哈罗夫“援哈兵团”进驻哈尔滨,以俄国人为主的外国人已达数千人,这些“洋人”几乎又人人“嗜烟如命”,当地农民种植的土烟,很不适合他们的口味,抽烟于是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道难题。
老巴夺兄弟见机行事,立即从俄国亚斯募罗维、米萨格苏等烟厂,倾其所有低价购来大批烟丝和大白杆烟,稍事加工、包装,并雇了一位名叫芦彩亭的“闯关东”汉子走街串巷,沿街叫卖推销,一年下来,获利颇丰。
1902年
为了满足那些常用洋烟的“瘾君子”的要求,老巴夺兄弟在埠头区中部那片沼泽地带的“
中央大街”尚未形成的1902年,就独具慧眼地在其中段今五道街附近,从一个卖苦力的华工手里买下了一间仅避风雨的板皮房;趁满洲里连接我国西伯利亚大铁道的铁路已经修通,他们又很快买回了俄式手摇纸嘴机和普通烟机,雇了七八个中国苦力,办起了手工制烟作坊。他们用俄国烟草加工的大白杆烟和烟丝,很快独霸哈尔滨及中东路市场。近一个世纪过去了,如今,在闻名遐迩的马迭尔宾馆北侧那片小作坊早已为高楼大厦所取代,当年的蛛丝马迹亦难以寻觅,但它孕育了中国第一批卷烟工业中的“老巴夺烟厂”,依然屹立哈尔滨市内,“老巴夺王国”依然流传着许多百年不解之谜。
1904年
在哈尔滨中央大街十三道街盖起了一座厂房,挂上了“葛万那”烟庄的招牌,当时仅有2万人口的哈尔滨谁都知道,这个烟厂,都用“马神”(俄语:机器)制烟,生产的还是“大白杆”和烟丝,可是装烟的人工越来越多,每天从这里拉出的“大白杆”,已换了马车。老巴夺已不仅是外国人经常光顾和议论的对象,连中国老百姓也敬畏三分。从此,中国的一些上层“瘾君子”和有的“能挣能花”的“跑腿子”,也开始以嘴里叼上一支“大白杆”为荣事,因为比起来,“大白杆”总比粉连士纸的卷喇叭头过瘾,也奢侈得多。
老巴夺开始建厂时,原料多数是从俄国进口,所制的烟卷倾销于北满和中俄边境地区,后来转而使用中国的烟叶,当时的宁古塔(宁安)、镜泊湖附近、牡丹江流域以及五常拉林河一带都是烟叶产地。老巴夺每年从这些地方购进大批烟叶,主要生产两头烟和纸嘴烟,年产量约达5万余捆(1捆5万支),生产的品种有惠斯尼、明亚勒、御用、百利、烟叶、美人头、合意、金钟、金十字、双鱼等。从此,老巴夺的烟牌子创出了名。老巴夺兄弟俩也成了百万富翁。
1911年
哈尔滨开埠,各国洋人大都瞅准了中国大陆这块“黄金宝地”。人们又发现葛万那烟庄的厂房四周已连接成为大院。工厂已发展成一定规模,使用机器生产,工人已达七八百人,并使用的“苦力”已多为
童工和女工,那些随丈夫“闯关东”女人,领着自己10来岁的儿女能找到事做,已算天大的幸运了。一毛钱买回一斤半小米,干12个小时,也在所不吝。当时,一位叫李广文的童工,大约就八九岁,精明的老巴夺给他穿上一件五颜六色的长衫,戴上贴满了各种烟盒商标的高帽,脖子上再挂一个装满香烟的大盘子,一天到晚,四处摇铃叫卖,孩子走过之处,总有人围观嬉笑,也有不少中国汉子,含着热泪,递上几个铜钱,拿上一包“大白杆”,扭头而去……
1914年
当时,生产出的产品主要销往北满和中俄边境。从此,老巴夺的烟牌子创出了名,兄弟俩也成为国际烟草市场上引人注目的人物。191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俄国工业都转向军火生产,无暇顾及远东市场,烟草业在远东市场一落千丈。其而总部设在上海的英美烟商,依仗着雄厚的资本,向满洲倾销产品,挤占“老巴夺”市场。尽管“老巴夺父子烟公司”却独霸了北满市场,很快发展成为百万富翁,但他还无力与资本雄厚的“
英美烟草公司”抗衡,结果只得与英美烟商妥协,便于1914年5月1日,与英美合股办厂,将自己“葛万那”烟庄的全部固定资产折股40万元,英美烟商以60万元流动资金获60%的股权,更名为“英美老巴夺父子烟公司”。从此,经济大权落于“英美烟草公司”手中。
十月革命后,乘俄国政府更迭,社会大动乱之机,英商再度追加资本100万元,掌握公司80%的股权,总办、厂长均由英国人担任,控制了老巴夺烟厂,老巴夺仅保留了理事一职,主管营业部。“英美烟草公司”为了便于掠夺财富,把哈尔滨、沈阳、营口三个烟厂划为东北片,1936年,注册成立“启东烟草公司”,以沈阳为中心,领导营口和哈尔滨,而业务及外汇管理均有“启东烟草公司”控制,实权仍由上海“英美烟草公司”控制。
此后,英商总办阿克曼认为,烟厂设在中国大街闹市区附近,工厂居住地分散,不便于管理,
十月革命之后,西去不远的中东铁路总工厂俄国工人居多,常有人罢工闹事,加上烟厂独霸满洲,销向关内,厂房急待扩大,便决定移址扩建新厂。新址处于新市街(南岗)迄东的一片荒芜的岗坡地,南临马家沟河畔两个疏落的自然屯,是关内逃荒者的暂时栖身之地。两年之后,新厂落成,“老巴夺”终于从它诞生之地迁出,全部设备一律由英美购进,规模日益扩大,但“老巴夺”的招牌,已有名无实了。聪明的老巴夺兄弟目睹大势已去,惟有携带巨资挈妇携子,于1930年去巴黎定居,入了法兰西国籍。
1937年
“七·七”事变后,英美资本家认为日本帝国主义统治地位已稳固,为防止日本全部吞掉资本,便把英商老巴夺的“英商”两字换掉,改称为“满洲国法人”。但日本帝国主义却采取巧妙方式,实行外汇管理、控制原料,增税等手段,控制老巴夺烟厂。1938年,被日本所控制,注册成立了“老巴夺株式会社”。1941年6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帝国主义把“启东烟草株式会社”和“老巴夺烟草株式会社”合并,改为“满洲中央烟草株式会社”,资金全部存入伪“
满洲中央银行”。
1945年8月8日
“满洲中央烟草株式会社”历史结束了。东北光复后,民主政府立即恢复“老巴夺父子烟草公司”原名,将远居异国的E.A老巴夺之子M.E老巴夺请回公司担任厂长,恢复老牌号。 老巴夺烟厂几经易手,都是帝国主义资本家掠夺中国财富的一个缩影。老巴夺烟厂的工人由于直接受帝国主义资本家残酷剥削压榨,所以觉悟高,革命早。早在1917年就开始自发的经济挂队(罢工)斗争。从1931年以后,在地下党团工会组织领导下,逐步走上自觉地政治斗争。直到1946年历经大小罢工斗争达16次之多,多次罢工斗争以胜利而告终。
1945年
“八一五”光复后,老巴夺资本家消极怠工,工厂频于停产。1949年,为我政府带料加工。1950年,政府每年以二亿元(东北币)租金,将老巴夺烟厂租赁。虽所有权仍属老巴夺,但管理经营权被政府所掌握。1952年4月被国家正式接收,更名为“国营哈尔滨制烟厂”,从此结束了帝国主义资本家半个世纪的剥削,工厂得到了新生。
1945年
老巴夺烟厂成立党小组,1946年以后党支部、工会、团的组织相继成立。工厂经过一系列民主改革,废除了旧的规章制度,成立民管会,工人参加工厂民主管理。工人们都以积极旺盛的生产热情等实际行动,支援全国解放战争、
抗美援朝都作出了突出贡献。在生产管理,推行生产作业计划和班组经济核算制等。在卷烟技术上,推行50℃高温人工发酵烟叶法。这几项工作都得到国家轻工部认定并在全国同行业进行推广。为了改变生产技术设备落后状况,在全厂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实现风力送丝和卷包生产一条线。开发新品种,其中有灵芝、侯爵、老巴夺牌号。并解决多年来工人“推、拉、搬、扛”的笨重体力劳动。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认真贯彻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发展卷烟生产,有力的实施了“六五”改造,尤其是“七五”改造使哈尔滨卷烟厂,旧貌换新颜彻底告别了老巴夺。新建现代化主辅厂房30,000余平方米,引进具有国际八十年代初水平的先进设备78台(套)已全部投入使用,卷烟生产实现全部机械化、电器化、自动化和连续化,生产能力已达30万箱以上。在六十年代以前,主要生产平头烤烟型卷烟。七十年代初开始生产混合型林海牌“灵芝”滤咀烟,但以生产平头烟为主。到八十年代初,大批生产滤咀烟,既生产甲乙等级烤烟型滤咀烟和混合型滤咀烟又生产雪茄型卷烟。尤其林海牌“灵芝” 滤咀烟,曾先后荣获省市优质产品,哈尔滨十大名牌产品称号,被国际公认为低焦油安全型卷烟,远销14个省市自治区及日本、香港、东欧等地,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1988年,荣获全国首届博览会银牌奖。特制自创哈尔滨牌滤咀烟被评为部优产品。
1981年
为不断深化企业内部改造,以全面质量管理为中心,以抓管理、上等级、全面提高企业素质为目标,不断加强管理基础工作。哈烟人通过几代人的奋斗,才有了辉煌灿烂的今天,1981年,黑龙江烟草公司成立,哈尔滨卷烟厂隶属于黑龙江省烟草公司,工厂总占地面积19万平方米;厂房总建筑面积118,885平方米;职工住宅109,906.2平方米。工厂现有职工2243人,其中技术人员395人,党员644人,中层干部99人。5个生产车间,21个职能部门,年生产能力30万箱,年上缴利税218,100,000元,在黑龙江省行业内排名第一。
不断加强管理基础工作以团结务实,争创一流的企业精神,制定了“以人为本,科技兴厂,以质取胜,以法治厂,举革图强,兴业报国”的方针,全厂形成实事求是,率先垂范,高效团结,努力拼搏以科技兴厂,大踏步前进,为实现“十五”规划而努力工作,推动企业“二次创业”的实践。
几十年后
依然是哈尔滨南岗上坡,却不再是昔日老巴夺。厂区扩大,新厂房相继建成投入使用,老巴夺黄砖墙的老厂房显得那么矮小、陈旧,仿佛向我们诉说着哈烟厂发展的历史,那是烟草行业在中国产生和成长的缩影。如今厂房宽敞明亮,自动化的设备洁净如新,车间地面找不到一丝尘土,工作中只能听到沙沙的出烟声。机器生产取代了繁重的体力劳动,千人大会战的劳动场面被排列整齐的生产线所替代,卷烟产量和质量都是过去不能比的。站在烟厂院内只觉得空气清新,老巴夺随着消失的噪音和粉尘气味渐渐被人们淡忘,人们看到的是一个勃勃生机的现代化烟草企业。但是,“老巴夺”这字眼仍在人们心中,也许还将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