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体育是社会体育的组成部分。是指对老年人进行的以增进健康、延缓衰老、防治老年性疾病,丰富晚年业余生活为目的的身体锻炼活动。
背景
当今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重大社会问题,关系到各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乃至全人类的命运。按照国际标准,“60岁以上人口占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7%以上”,便称为“老龄型社会”或“老龄化社会”。我国人口平均期望寿命在1950年尚不足40岁,到2011年已上升至76岁。按照卫生部《卫生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及2015年规划》,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到1.26亿,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0.0048%”,占世界老年人口五分之一,居世界第一位,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已进入老龄社会。而《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分析认为,2050年全世界老年人口将达到20.2亿,其中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亿,几乎占全球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我国人口老龄化有自身不同于其它人口的特点:一是老年人口规模大;二是老年人增长快,老龄化发展迅速;三是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差异大;四是人口老龄化与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同步进行;五是人口老龄化是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条件下出现;六是老龄化是在家庭功能弱化,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的条件下到来的。21世纪上半叶,我国人口老龄化这些特点将都会进一步突出,从而加大我们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难度。
总之,中国社会的老龄化已经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强烈关注,老龄健康问题产生了巨大的体育需求,而老年人的体育参与热情,使老年体育成为重要的体育形态。
工作重点
低龄老人
我国老年人口具有低龄老人居多,平均带病期较平均健康期长的特点,应当将低龄老人作为老年体育的重点对象所谓低龄老人即年龄在60~69岁的老年人。这一年龄段的老年人刚由中年进入老年,他们中的许多人刚刚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如果老年人口占主体的低龄老年人群能保持较好的身心状态,与个人、家庭、社会都有利,这种有利性不仅体现在增加了老年人晚年生活幸福感,减轻了家庭或社会的负担,同时还可发挥余热为国家社会继续做贡献。如果低龄老人能够有规律的系统的坚持参加一些休闲性、娱乐性、康复性的体育活动则对减缓机能衰退、保持良好心态和促进康复具有良好的作用,并可为进入高龄阶段奠定一个较好的身体基础。所以应当把在低龄老年人中间开展体育活动作为发展老年体育的重点。
农村老人
农村老年人口比例远高于城镇,城乡体育资源配置存在巨大差异,老年体育城乡差别短期内难以缩小城乡二元结构,既是中国特色,也是中国国情。而由于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及文化程度方面的差异,使得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改善较慢,制约了其传统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及休闲方式向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转变。由此决定了农村老年体育发展滞后于城市。从现阶段发展看,差距短期内缩小的可能性很小。因此,解决农村老年人体育问题要做长期准备。
空巢老人
以“家庭供养”为主的养老模式与“空巢老人家庭”的日益增多之间存在着难以解决的矛盾,开展老年体育有利于增加老年人交往,消除孤独感。随着“空巢老人”的增多,老年人除了经济、身体方面的生活问题,平日心理上的孤独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果心理上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将会危及身体健康。老年人除了满足物质生活以外,亦十分需要文化与精神方面的生活,社会应提供适合老年人健身、娱乐、社交、学习乃至发挥余热的必要活动空间和相应的配套设施。如果我们通过体育或其他文化形式创造一些具有社会情景特征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可增进老年人的健康,而且还可增加交往活动,改变老年人单调、孤独的生活,满足其精神寄托需要。
功能
身体适当运动对中老年人的健康好处很多。在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过程中都能发挥积极的作用,也是促进老年人长寿的重要手段之一。坚持锻炼,适当运动,可增进中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达到防病祛病之目的。
对策途径
建立“人人共享”社会
“建立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是中国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政府已将保障老年人各种权益作为解决老龄问题和构建中国特色的“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所采取的重大战略举措。目前,我国老年人体育宏观上缺乏战略对策,微观上缺乏办法措施。许多地方的老年体育基本上处于自发状态,相当地方的城市社区或居民小区缺乏符合老年人特点的场地和健身设施,老年人根本没有活动场所,不少健身场所离社区较远,老年人在行动上又受到一定限制。从关注和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要来看,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应当与“建立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结合起来,把探索促进我国老年体育发展作为重点与优先的地位考虑。
政府进行政策引导
现阶段我国老年体育发展进程中,因为缺乏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政策,而单纯依靠市场进行社会体育资源配置和调节并不利于老年体育的发展,需要政策的强制性予以调解。例如,老年人的活动范围较小,因此场地建设必须考虑就近和方便,这就必然强调了住宅区体育场地建设问题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受利益驱动大多数开发商过多地考虑经济效益而忽略社会效益,许多地方的住宅小区体育设施建设实际上还是“盲区”。在种情况下,政府不应是旁观者,必须拿出权威性来保护弱者的利益。
以社区为平台
随着市场化与社会化的进程逐步加快,大量原先由政府包揽的事务转交给社会,大政府管的事分给了小政府——街道。从而引发了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的变动,生活空间的扩大以及体制的变革,作为社会个体的人,正在完成从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化,社区逐步成为各种社会问题、社会需求集中反映的场所。许多过去由单位包下来的问题,需要在街道,通过社区来解决,这种变化,确定了社区成为老年人的主要生活区域,同时也确定了社区在老年体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应当利用这些社会组织资源,使其在老年体育发展中发挥作用,构成一个庞大的社会化、网络化管理和组织服务体系。
加强老年志愿工作
我国现阶段缺乏捐赠和志愿老年体育发展的社会氛围,应在一定时期内强调政府作用,各级政府及街道基层组织应把推动老年人体育纳入议事日程,实行宏观指导,创条件、给政策,解决具体问题,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建身边场地、抓身边组织、搞身边活动;组织到位:即应当真正认识到老年体育具有社会共同需要的公共事业特点,为确保供给和加强管理,应由体育行政管理部门或社区基层建立起具有较高的权威性,统一协调管理的行政体系,进行政策导向、业务指导和组织协调,并以诸多执行性、服务性、中介性的组织机构,承担起分门别类的系统职能。
营造活动环境
应当参照老年人的身心特征来规划和设计活动的空间环境,在社区或居民小区建设符合老年人特点的场地设施,让老年人更方便地参与体育活动。设计时,不但要考虑老年人身体活动的特征,也要考虑老年人交往活动的特征,即将体育活动作为基本交往活动圈和扩大邻里交往活动圈的方式,则能体现适合老年人群体交往性的特点。
提高老年体育的组织化程度
缺乏组织是老年人不爱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之一。自我国第一个老年体育组织——老年体协——建立以来,老年体育组织获得了较大发展,但就目前情况看,由于老年体育组织还没有真正深入到社区,其对老年人体育活动的影响还较小。建议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建立旨在组织、指导老年人体育锻炼的机构,提高老年人体育活动的组织程度。
生产符合我国老年人特点的体育设施器材
前我国满足老年人特殊需要的老龄产业才刚刚起步,老年服务市场、商品市场潜力巨大。体育用品业在老年体育用品开发方面力度较小,市场上老年体育用品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老年人的体育活动的参与。开发老年体育用品,既是商家的一个较好的商机,也是商家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一种表现。不仅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有较高的社会效益。
运动推荐
现代耐力体育活动:散步、健身跑、游泳、各种球类和骑自行车等。
传统体育健身运动,我国古代传统的民间保健体育,源远流长,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我国中老年保健体育的一大特色。流传最广的项目有太极拳、气功、保健按摩操和八段锦等。
注意事项
要根据老年人的健康、体力状况和兴趣来安排活动内容;锻炼时要注意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安全卫生和因人而异;不要做憋气、速度太快或猛然使劲举起重物,以及突然蹲下或低头等动作练习;应避免剧烈的对抗性竞赛。此外,定期的医务检查并指导参加者日常的自我医务监督,是开展老年体育工作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