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枪》是
罗伯特·安利可执导的剧情片,由
菲利浦·诺瓦雷、
罗密·施奈德主演,于1975年8月22日在法国上映。
剧情简介
二战已经接近尾声,但于连医生所在的小镇依然笼罩在纳粹德国丧绝人性的屠杀之中。为了不让妻子克拉拉和孩子惨遭杀害,于连决定把家人送到乡村巴倍里去。在于连的再三恳求下,克拉拉勉强答应了于连的决定。临分手的前一夜,于连和妻子躺在床上计划着战争结束后,他们还要进行一次新婚旅行,再要一个孩子。
第二天,克拉拉带着女儿恋恋不舍地和于连告别。谁能想到这一别竟成了生命中的永诀。几天后,当于连抽空去看望妻子和女儿时,刚走到村口就看见德军正在村里疯狂屠杀,家人居住的城堡已经被德国人占领,家人都已经惨死,妻子更是被德军丧心病狂地用火焰喷射器烧死。看着妻子和女儿的惨死,于连怒火中烧,发誓要为妻女和父老兄弟们报仇。在城堡的壁墙里找到一枝老式猎枪后,于连先是切断城堡通向外界的唯一通道——一座木桩桥,然后走到通道尽头,通过一面单向透视的镜子,和德军展开周旋。第一个德军士兵被击毙后,其他士兵闻声赶来,如临大敌般地朝井内乱扔手榴弹。但此时的于连早已从洞口匍匐进入了地下通道。一辆德军坦克车驶来时,轰隆一声连车带桥一起跌入深谷。城堡成了与世隔绝的孤堡,于连利用自己对暗道的熟悉,独自击毙了一个又一个惊慌失措、如临大敌的德军士兵,直到让德军少校在自己喷射的仇恨的火焰中化为灰烬。
看着焦土残垣的城堡和被自己击毙的德军,于连仿佛看到一条林荫小道上,克拉拉与女儿正骑着自行车并肩前行。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职员表
演职员表参考资料
角色介绍
角色介绍参考资料
幕后花絮
获奖记录
制作发行
影片评价
该片以一个普通人的角度,通过个体人物的细节刻画表现了宏大的电影主题,充分体现了法国电影的浪漫情怀和艺术风格。该片也将菲利浦·诺瓦雷的表演才能发挥到了极致。影片最后,将德军一一消灭的于连医生,一双悲愤的双眼藏在眼镜背后,泪光盈盈,其动人的表演让人刻骨铭心,久久不能忘怀。(《大众电影》评)
该片题材内容的第一个特点是,把轰轰烈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缩小到一个家庭内部,通过一个家庭反映一场战争。该片题材内容的第二个特点是,把一场巨大的家庭变故,放在战争即将结束,曙光初露的尾声部分,它的悲剧冲击力尤为强烈。这一切选择,显出了导演罗伯特·安利可别出心裁的构思。从“一个人的战争”的故事设计中,观众可以看到法国人的价值观和其独特的行为方式。该片在家庭价值与个体清算之间的对照中展开,家庭价值展现为人物的心理戏,它通过闪回进行;个体清算展现为人物的动作戏,它通过现实进行。家庭价值提供了人物行动的动力,个体清算反衬出人物对家庭价值的维护与热爱。冷静的战斗与温馨的家庭追忆交织,本片从人性与反人性较量的角度,讲述了1944年德国纳粹战败的前夜,凶残地杀害了一个法国医生的妻子和女儿,导致丈夫奋起复仇的故事。它站在捍卫家庭价值的立场,控诉了法西斯主义丧心病狂的罪恶,表达了忠诚的丈夫对逝去家人无限深情的眷恋。现实与过去交叉对比体现在丈夫在复仇的过程中触景生情,回想起昔日一家人幸福的时光,使他的现实复仇行动,获得了强烈的情感张力。回忆的温馨气氛越浓烈,冷酷的现实对家庭价值的破坏力越令人心碎,激发起观众对复仇者的深切同情。一家人骑车郊游的场景,构成了首尾相照的主题画面,隽永而独特的片头和片尾采用同一个意境优美的景深长镜头,既显现出故事开头完美家庭的喜剧性,又反衬出故事结尾家庭破碎的悲剧性,一样的画面,不同的况味体验。(辽宁省文学院二级作家李保平评)
该片并不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十分壮观的两阵对垒和千军万马进行直接的描写,而是独辟蹊径,选取了一个小小的侧面来描写 战争并把战争与家庭紧紧地联系起来,描写法西斯侵略战争破坏了千千万万个幸福家庭,从而激起人民的强烈反抗。影片通过主人公的一系列复仇行动,说明了“种瓜者得瓜,种豆者得豆,种蒺黎者得刺”这样一个真理所以别开生面,很有新鲜感。由于它选取的巧妙角度所决定,该片不仅没有像一般战争影片那样地去写硝烟弥漫、冲锋厮杀的场面,而且也没有用很多镜头去表现和交待其某些战略事件,却是以较集中的笔墨去写了人,写了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去挖掘了人的内心世界。同时,它写人和人的感情时,又不是游离开战争孤立地去写,而是把战争与人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溶为一体。由于编导者的精心构思,影片中大量闪回镜头并不使人觉得凌乱、破碎,或者格调不一致。编导将这些穿插的画面流畅地、适合人物心理活动的逻辑地组接起来,既不叫人觉得生硬,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由于闪回镜头安排得巧妙,使观从不断产生悬念,虽然该片场景变化不大,但并不枯燥乏味,这是影片表现手法的高明之处。(《电影评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