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版年画(老河口木版年画),湖北省
老河口市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渊源
据史料查,明成祖永乐皇帝出于政治需求大力推崇道教,修建了规模宏大的武当山宫观,宣传道教的木刻版画便开始兴盛。武当山地处鄂、豫、陕交界,这便促进了鄂西年画与中国其他地区民间年画的发展与交流,老河口木版年画融合了武当山均州年画的挺拔秀美与河南朱仙镇年画的亮丽色彩,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清代乾隆至光绪年间为老河口木板年画的兴盛时期,老河口成为鄂西北、豫西南地区重要的木版年画制作基地和集散中心,产品销售至湖北省各地以及邻近的陕西、河南、四川、湖南、江西等省。
民国年间,老河口木板年画从业人员尚有千人以上,就业于松昌福、刘源盛、德茂公、万源永等十几家木板年画作坊,每个作坊的木板年画年产量均在十万张左右。
20世纪30年代,由于时代的发展进步以及人们习俗的改变,老河口木版年画逐渐衰落。
20世纪50年代,老河口市成立了木雕厂,组织当地的木版年画艺人继续从事木版年画生产及木雕制作。
“文革”中,老河口木版年画被打成“牛鬼蛇神”,禁止印刷。陈义文冒险将几十块木版年画雕版保存下来,并坚持练习雕刻技艺,从而将老河口木版年画的部分资料保存了下来。
20世纪80年代,老河口木版年画得到重视,经常在各种活动中展出,其中,陈义文的老河口木版年画作品曾走出中国国门,到东南亚各国展出。
文化特征
老河口木版年画在表现手法和创作方法方面都有其独到之处。
在表现技法上,老河口木版年画构图饱满而层次分明,人物占据了整个画面,少有留白,整个画面形象较为充实,形成了比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各种人物、景物的造型皆以线为骨架,线条密实却一丝不苟,其刀法严谨,以阳刻为主,阴刻为辅,展现出木质的自然效果。老河口木版年画颜色丰富、对比鲜明,其大多数作品舍弃了中国传统“五色观”(红、黄、蓝、白、黑)中的蓝色,用间色石绿和紫取而代之。老河口木版年画在配色面积上强调红与黄要大、绿与紫要小,主要特点是以墨压色。同时,老河口木版年画的传统用色多取本色,即自制颜料,如黄丹、靛青、碌、槐黄、赭石、蛤粉、木红、黑烟子等,它们皆以古法炮制,颜色古雅,色彩浓艳而耐久。老河口木版年画不是如实反映自然,而是运用主观性理想化的色彩去塑造形象、营造气氛,其地方特色的民间色彩流露出真实、原始的民俗气氛,可以适应民间春节的吉庆的需要。
在创作方法上,老河口木版年画运用浪漫主义手法,不受自然现象的约束,高度概括、夸张,画面饱满,形态生动,既合物理又合法度。老河口木版年画在人、景的处理上大胆取舍,简化细节,突出主体特征,强调装饰效果。特别是在人物刻画方面,作品突出主题人物动态,概括提炼,夸张人物的典型特征,其人物比例科学合理,形态真实,行为准确,能够传递出人物的内在精神。
制作工序
材料工具
版材:老河口木版年画的版材原为木质坚硬、纤维少的栗子木,后来多用梨木代替。
雕刻工具:老河口木版年画的雕版木刻工具多为陈氏家族自制,主要包括尖刀、刻刀、刮刀、铲刀等。
纸:主要用毛边纸、熟宣纸及仿古宣纸。
颜料:老河口木版年画多用自制的颜料,皆以古法炮制。
主要工序
立意:立意关乎年画的题材内容,主要包括构思选择题材(立意定稿)和放样着色。老河口木版年画的题材大多是传统的,创新比较少。选定题材后,要在纸张上用线条勾出人物和景物的轮廓,然后根据题材内容把所需颜色填上,形成色彩效果图。
选版:选择版材是雕版重要的步骤,版材锯开后需晾至一年以上,待完全干透后才能使用,版面大小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一块雕版要由两块或以上版材拼合而成,以增强吸水后的透气性,不至于变形,从而可长久使用。
雕版:雕版的步骤分为刻版、贴版和雕刻。刻版就是对准备好的梨木版材进行审查并利用,一般要求梨木质地细腻、软硬适中、干燥而不潮湿,对梨木版材进行防腐定型后,将木版粘合、细刨,使其平整。将放好的图样翻转粘印并固定在木版上,称为描样,即贴版(贴版统称为打墨线稿)。雕刻是老河口木版年画制作中技术含量较高的一道工序,雕刻一块版需要十几天,雕版中雕刻墨线版最为重要,行家称为“主版”。为了使大量印刷时仍不失原画的面貌,在刻版上严格要求“陡刀立线”,即刻版时线条上下基本等宽,这样才能达到即使版面磨损,画面也不会走样的效果。一块版根据画面的精细程度,可用三类不同的刻线:一等线是人物的头脸和手的刻线,最为细致,不能差分毫;二等线是衣纹刻线,线条虽较头脸粗些,但要注意笔锋;三等线是野景、树木、庭园刻线,相对比较好刻一些。
印刷套色:老河口木版年画的印刷套色主要分为三个步骤,即制作颜料、裁剪纸张和印刷。
制作颜料,通常采用天然的矿物质、植物原料,如苏木、广丹、青黛、薏米、白矾等,然后在高温下进行人工熬制。这种天然颜料的优点是价格低、无污染、着色稳定、不跑色、不褪色,能长期保存。
裁剪纸张,即根据题材需要,按照规格尺寸,先把所用纸张裁剪好,以备印料所用。
印刷,把裁剪好的纸张同定于专用木架之上,印刷过程中一次上架一定数黄的纸张,固定后就不能再动了,直到把几种颜色全部套印完毕才能下架。中间只换版不动纸,以防走样。如印制简单的黑内线条图案,一块雕版就可以了,如果是印制彩色的木版年画作品,则可根据色彩的种类来确定用几块套版,一般一幅需要5—6块,即一种颜色一块版,从浅色到深色进行层层套色印制,有的特殊颜色用两色叠印来呈现效果。
装裱:年画印刷完成后,需要将一些高档的作品如中堂、版屏之类装裱起来,根据用途不同装上镜框和卷轴。
题材作品
老河口木版年画种类繁多,从画幅上分,主要表现形式有中堂、神像、门神、门画、喜画、历画、贡笺等20多种,其中以门神为主。从题材所表现的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五类:一是吉祥寓意类,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如《燃灯道人》《赵公元帅》等;二是民间童话类,此类题材富于想象,生动有趣,如《老鼠娶亲》《过猴山》等;三是戏曲故事类,以戏曲人物为题材,画面造型完善,且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如《杨家将》《焦赞孟良》《关公》《岳飞》《钟馗》等;四是民风民俗类,多反映了社会风土民情,如《百寿图》《和气娃娃》《麒麟送子》《一团和气》《百子禧春》等;五是花鸟、祥瑞类,此类题材表现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祈求,如《富贵春荣》《百鸟朝凤》等。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老河口木版年画的制作工艺属于古老的传统手工艺,它包含了古代人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审美情感,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传承状况
老河口木版年画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需要加以支持和保护。
传承人物
陈义文,男,汉族,1929年3月出生,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项目名称:木版年画(老河口木版年画),湖北省老河口市申报。
保护措施
为抢救、保护老河口木版年画这一民间艺术遗产,老河口市政府于2005年启动了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程,并在市博物馆设立了老河口木版年画展厅、印刷作坊、资料保护库和老河口木版年画印制销售体系。
2006年,老河口市政府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将老河口木版年画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项目和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项目,加大了对老河口木版年画的保护和利用力度。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老河口市群众艺术馆获得“木版年画(老河口木版年画)”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木版年画(老河口木版年画)项目保护单位老河口市群众艺术馆评估合格。
社会影响
重要展览
20世纪80年代,陈义文的老河口木板年画作品先后在“湖北民间美术展”和“首届中国艺术节”中展出。
2007年11月,老河口木板年画在武汉举办的第八届中国艺术节中展出。
2017年5月,老河口木板年画在第十三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展;同年6月,老河口木板年画在2017中国·襄阳“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主题宣传展示活动中展出;同年7月,老河口木板年画在德国举办的“感知中国长江边的非遗故事——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中展出。
2019年1月,老河口木板年画在“年画重回春节——老河口木版年画展”中展出;同年12月,老河口木板年画在2019长江文化旅游博览会中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