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病相仍以诗自解》是唐代诗人
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此诗以
庄子相对主义的观点看待衰老、疾病、死亡以及人生,任凭自然,自我宽慰。全诗多用虚词连贯,中两联用流水对,读来流畅无碍。
①彭殇:指寿夭。彭,彭祖,古代传说中的长寿者,年八百岁殇,未成年而死。②虫臂鼠肝:指极微小的东西。语出《庄子·大宗师》:“以汝为鼠肝乎?以汝为虫臂乎?”言人死后可以化为虫臂鼠肝。③鸡肤鹤发:形容老人皮肤皱、头发白。即鸡皮鹤发。④“昨因”二句:作者原注:“春暖来,风痺稍退也。”风,手足麻木。甘长往:情愿长逝(死去)。小康:指稍为安适。⑤装束:整理行装。⑥迟回:迟疑不决。
此诗作于开成五年(840),白居易时在洛阳,官太子少傅分司。诗中以庄子相对主义的观点看待衰老、疾病、死亡以及人生,任凭自然,自我宽慰。首联言人生种种对立关系都似戏一场。联言人死不足怪,衰老也不须悲伤。颈联言自己病后初愈。尾联接上,喻死亡如远行,达观看待。全诗多用虚词连贯,中两联用流水对,读来流畅无碍。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新郑,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
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与
元稹常唱和,世称“元白”。有《
白氏长庆集》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