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荆楚门户”之称的湖北省荆门市象山(古称蒙山),据传是二千多年前春秋时期思想大圣老莱子避乱隐居之地。1993年10月,在荆门楚墓中又发现了被学界称为能“改写中国思想史”的郭店楚简《老子》一书,这比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早二、三百年多年,更接近老子著作的原生状态。历史上,大史学家
司马迁未能判定老子与老莱子是否为一人,在《史记》上将两人合为一传;现代学者分为是与不是两种意见。有研究发现,郭店楚简《老子》的形制与内容与老莱子身份之谜有某种神秘的联系。本著根据历史传说与科学考证,以人物“独白”的形式,艺术地再现这位千古圣哲曲折而又少为人知的一生。
第一卷《赖乡胭玉情》,叙述了老莱子的身世,从小好学,与恋人赖胭、子玉的神奇初遇以及“
三小无猜”的美好情谊;同时以一个少年儿童的目光,展现了
诸侯争霸战争对一个平民家庭的残酷毁灭过程。
第二卷《洛都宫阙血》,描写了青年老莱子为寻求天下和平之道到洛阳周都深造、入仕的复杂经历,表现了其对周王朝的深刻审视与自我觉醒,挖掘出血腥宫廷为争权夺利相互杀戮的阴暗轨迹,并细致地描写了老莱子参与“景王变法”遭受挫折,后随“王子朝之乱”
护籍奔楚的烽烟历程。
第三卷《家国离乱泪》,讲述了本欲归乡事教、敬养父母的老莱子,却因参与“
护籍奔楚”的
特殊身份,受到上层权贵的迫害,妻子赖胭遇难,最后被迫改姓逃离家园,流离颠沛,在至楚国城父关口时写下了千古名著《老子》“甲”。
第四卷《蒙山天地心》,反映了老莱子在隐居楚国郢郊时留下“斑衣
娱亲”的孝敬故事,但遭楚公室“
白公之乱”居地被毁,从而避乱荆门蒙山(今象)脚下,过着“莞葭为墙,蓬蒿为室,杖木为床,
蓍艾为席,葅芰为食,垦山播种五谷”的隐逸的生活。在此期间,进一步深化了对天地人的认识与思考,写下道著“十五篇”,亦称《老子》“乙”、“丙”及《太一生水》。其著流传后,楚惠王亲访,临恳请参政,因“不能为人所制” 而留下所著赠予惠王后再次迁移,最后“渡江而逝”。楚惠王得老莱子全部著述后悉心学习,力精图治,且传教于王子王孙,使已渐衰落的楚国在战国时期仍繁盛一时,优质的楚国文化进一步孕育形成、传世千年。
第五卷《谁解古今谜》,为尾卷。公元1993年10月,在原楚都纪郢近郊的荆门郭店村,写有”东宫之师”的战国楚墓里《老子》“甲”、“乙”、“丙” 以及《太一生水》被整体发现,举世震惊,其历史悬疑正在逐步破解。
该著文笔抒情,尊重史实,并在写作中巧妙地融入荆门
郭店楚墓竹简《老子》与《诗经》两大先秦
文化元素,真实地把人带入了春秋时期的生活情境与人文氛围中。
李林林,笔名
楚木。业余爱好老莱子文化研究。2010年8月,发表长篇历史人物考论《千古大隐老莱子——老子真迹考》于文化期刊《荆楚风》上。后从郭店楚简《老子》原始材料的角度,对老莱子与老子的关系进行深入考证。完成了研究报告《圣哲蝶变,真经合一——从荆门郭店楚简看老子与老莱子为同一人》。另有“走出蒙山迷雾,打造精神门户”——老莱子文化研究与建设散论发表。2011年1月开始创作文学传记《老莱子新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