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尾是大连市
旅顺口区中心西南处一端与陆地相连,尾部深入海中,呈狭长的反“S”形弯曲堤坝状地貌,是当地一处著名的风景区。旅顺港的西侧有一条形如老虎尾巴的天然沙嘴延伸港湾内,构成口门内天然防波堤,西鸡冠山港内部分又称“老虎尾”即以此得名。
历史渊源
该港汉代时即与
山东半岛通航,时称将军山(指港口西部的
老铁山),晋代称马石津(马为乌之误),隋、唐二朝称都里镇,辽、金、元三朝称狮子口。明洪武四年(1371年)七月,
朱元璋派遣马云、
叶旺二将率师开赴辽东,消灭元朝残余势力并在辽东建立卫所。马、叶督军一帆风顺到达狮子口,经暂短休整后挥师北上大败元军。为纪念这次出师顺利和对前朝的否定,遂将狮子口改名旅顺口。该港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光绪七年(1881年)清政府为了抵御外侵,开始在这里修建军港和船坞。1904年2月,沙俄与日本为争霸中国东北,又在这里打响了震惊世界的
日俄战争,从而使旅顺口闻名于世。
名称由来
“老虎尾”是大连旅顺口港的天然屏障,一百多年来,这条“老虎尾巴”和旅顺口一起,见证了
中日甲午海战、日俄战争等诸多历史事件。如今,老虎尾已成为当地的著名的风景区,是人们休闲漫步的好去处。
“旅顺口老虎尾”是民间的通俗叫法,它的学名叫“老虎尾沙嘴”。老虎尾沙嘴位于旅顺口军港西南口处,一端与陆地相连,尾部深入海中,呈狭长的反“S”形弯曲堤坝状地貌,因此被形象地叫做老虎尾。老虎尾沙嘴的形成是海浪长期侵蚀、搬运和堆积的结果。海浪通过冲刷、淹没和溶蚀,不断侵蚀附近的海岸,对岩石产生强烈的破坏,从而携带了大量被侵蚀下来的泥沙,当海浪进入港湾时,受到港湾前面西鸡冠山的阻挡,致使波浪破碎、失去能量,从而导致流速下降,于是海浪携带的泥沙就在这里堆积下来。由于粗大的泥沙会先沉积,因此沙嘴越靠近尾部越细。
因为潮汐带来的浪击面以下的泥沙少而细,老虎尾沙嘴的规模和比较粗大的泥沙颗粒都说明,老虎尾的泥沙主要是海浪不断侵蚀附近海岸的结果,而不是潮汐带来的。
特殊地貌
至于老虎尾沙嘴为什么会呈反“S”形状呢?这与这里常年的主要风向有直接关系。这里的风以东南风为主,当从东南方来的海浪被港湾西南口前面的西鸡冠山阻挡,就使泥沙顺着波浪进来形成的水流方向自然堆积下来。如果海浪不是从东南方向来的,而是正对港口,那么,就会在两侧形成两条近于直线的沙嘴。
沙嘴堆积的速度和很多因素有关,其中和海浪携带的泥沙多少也有着很大的关系,携带的泥沙越多,堆积的速度就越快。如果老虎尾沙嘴不在黄海而在渤海,那么由于渤海的泥沙多,其堆积的速度就会更快。此外,它的形成速度还与季节变化所造成的风向变化有关。冬季,以从陆地吹向海洋的西北风为主,所以堆积的速度就会减慢;夏季,从海洋吹向陆地的东南风则会加快堆积的速度。
老虎尾沙嘴从大约8000年前开始形成,以后,这种作用还会继续延续,当达到一定程度时,沙嘴和陆地连接,呈现封闭状态,就会形成泻湖。老虎尾沙嘴形成这样的规模就用了8000年的时间,所以要形成泻湖的过程应该也是非常漫长的。
其他信息
旅顺口港位于辽东半岛南端。属黄海水域。港口群山环抱,只有一条水道与大海相通。
一道冲积型半岛——老虎尾半岛,构成港口天然防波长堤,形成不冻良港。该港汉代时即与山东半岛通航,时称将军山(指港口西部的老铁山),晋代称马石津(马为乌之误),隋、唐二朝称都里镇,辽、金、元三朝称狮子口。明洪武四年(1371年)七月,朱元璋派遣马云、叶旺二将率师开赴辽东,消灭元朝残余势力并在辽东建立卫所。马、叶督军一帆风顺到达狮子口,经暂短休整后挥师北上大败元军。为纪念这次出师顺利和对前朝的否定,遂将狮子口改名旅顺口。该港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光绪七年(1881年)清政府为了抵御外侵,开始在这里修建军港和船坞。1904年2月,沙俄与日本为争霸中国东北,又在这里打响了震惊世界的日俄战争,从而使旅顺口闻名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