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街道,隶属于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地处
屯溪区北部,东至新安北路与
昱中街道接壤,南至滨江路与
阳湖镇相连,西至老大桥一华山路与
昱西街道交界,北至横江桥、北海路与
新潭镇毗邻,辖区总面积1.8平方千米。 截至2020年末,老街街道总人口约1.8万人。
历史沿革
明、清时期,属休宁县黎阳东乡。
民国元年(1912年)至1949年,属休宁县屯溪镇。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13日,屯溪五乡镇从休宁县划出设立屯溪市,属屯溪市,境内先后设立街政府、大桥街道、大桥管理区。
1960年6月,设大桥街道公社。
1968年,与车站街道公社合并成立街道革命委员会。
1978年,屯溪市设立东市、西市2街道,老街下马路以东、以西地段分属东市、西市街道。
1986年5月,设中市街道,五福、公园居委会划入中市街道。
1997年,设立老街街道,原中市、西市街道管理的6个居委会划入老街街道。
行政区划
2011年末,老街街道辖3个社区:老街、珠塘、五福街,下设51个居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老街街道辖3个社区:老街社区、五福街社区、珠塘社区,街道办事处驻滨江西路15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老街街道地处
屯溪区北部,东至新安北路与
昱中街道接壤,南至滨江路与
阳湖镇相连,西至老大桥一华山路与
昱西街道交界,北至横江桥、北海路与
新潭镇毗邻,辖区总面积1.8平方千米。
自然灾害
老街街道主要自然灾害有山体滑坡、地质灾害等。多发生于每年的6、7月的汛期,2011年6月14日,老虎山53号地质灾害隐患点发生坍塌,造成9间柴火间被压坏。
人口
2010年末,老街街道总人口为12834人。
2011年末,老街街道总人口22330人。总人口中,男性10187人,占45.6%;女性12143人,占54.4%。2011年,人口出生率4.8‰,人口死亡率0.6‰,人口自然增长率4.2‰。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2405人。
截至2020年末,老街街道总人口约1.8万人。
经济
2011年末,老街街道有商业网点1689个。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老街街道有幼儿园1所,小学1所,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均达100%。主要学校有市级屯溪四中初中、黄山市广播电视大学。
文化事业
2011年末,老街街道有社区文化活动中心3个,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社区图书室3个,藏书7000册。主要文化艺术团体有老年合唱团、老年舞蹈队、老年腰鼓队、京剧票友协会,演职人员166人。
医疗卫生
2011年末,老街街道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0个,其中中医医院1所,专科医院2所,民营医院3所,社区卫生站1个。
社会保障
2011年,老街街道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85户,人数1277人,支出300万元;城市医疗救助1212人次,支出20万元。国家优抚、补助各类优抚对象46人,抚恤事业费支出40万元。
邮政电信
2011年末,老街街道有邮政网点1个。
交通
老街街道境内交通有滨江西路、康乐一路、下马路等公路组成。
历史文化
老街街道因街道办事处驻地为具有明清时期建筑风格的“屯溪老街”而得名。
戴震纪念馆
戴震纪念馆位于安徽黄山市屯溪区屯溪老街,为一幢清代民居建筑,占地42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馆舍占地420余平方米,馆内分为戴震生平展、戴震研究成果展、戴震学术成就展、历代名人评赞戴震展、戴震书房复原等。
中共皖南特委机关旧址
中共皖南特委机关旧址位于屯溪区老街69号,建于清末,占地面积153平方米。“旧址”正面临老街,东、西两侧均为店铺,为砖木结构二层楼房,前店后居格局。前店原为屯溪“合记春”药店,后屋为土地革命时期,闽浙赣省委在屯溪建立的皖南特委机关驻地。第一进为药店店堂,第二进由上堂、下堂、天井及东西两廊组成。1987年修复“旧址”,是年10月4号正式对外开放,二楼设立旧址展览室。1995年,中共皖南特委机关旧址被命名为黄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风景名胜
屯溪区博物馆,成立于1985年5月,为地方综合性的博物馆,隶属黄山市屯溪区文化旅游体育局,位于国家级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屯溪老街168号,建筑为徽州古民居风格,面积约800平方米,2008年,屯溪区博物馆开始实行对外免费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