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龙湾,山东省
临朐县历史名胜地、湖,古称“薰冶湖(水)”,是中国七十二名泉之一。位于该县冶源镇。是由地下泉水涌出地表江流而成,因传说湾内有泉眼直通东海并有神龙潜居其中而得名,其有三大特点:“泉多、水清、四季恒温”,有优美的环境和古老的传说。
名称由来
老龙湾,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老龙湾古称薰冶泉(薰冶水),因水出岩洞,冬暖夏凉,海浮山阴时常呈现出雾霭缥渺,云蒸霞蔚之观而名。后因当地流传湖水流东海(或言老龙湾内有泉眼直通东海),神龙三千居其中,便修了龙王庙,始得新名“老龙湾”。
位置境域
老龙湾,位于山东省临朐县城南12.5公里的
冶源镇冶源村前,
海浮山阴。系地下泉水涌出地表汇集而成,水面面积,《临朐县志(-1988)》载为约50亩,《临朐县志(1988-2000)》载为:8万平方米,分大小两湾,西 为老龙湾,东为小龙湾,泉计万许分布于两湾周边。
水文特征
老龙湾系地下泉水涌出地表汇集而成。水面面积约50亩,深处丈余,清澈见底,四季恒温(17-18℃)。
老龙湾泉为全排泄型大泉,泉水面积5.33多公顷,泉眼多,流量大。自1975年开始观测泉水流量,积累了大量的检测资料,经分析该泉多年平均泉水流量为0.98立方米/秒,丰水期在1.5立方米/秒,观测史上最大流量可达2.17立方米/秒,枯水期在0.3-0.5立方米/秒。1975年平均流量1.43立方米/秒,日涌水量12.36万立方米;至1987年,平均流量降至0.78立方米/秒,日涌水量67392立方米。
20世纪90年代以前从未有过断流的记录。1970年代末期起,工业用水增多及连年干旱,湾内水位下降。20世纪90年代以后,因连续枯水年份,加之上游补给区内大量人工开采,会造成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这泉水有可能断流。例如1990年4月由于连年干旱,地表水的灌溉能力减少到最低限度,老龙湾补给区内100多眼机井日夜抽水灌溉,日抽水量达10万立方米,地下水位严重下降,致使老龙湾于4月20日断流。同样原因,2000年8月6日老龙湾再次断流。断流后,县政府对老龙湾泉域实行了有效保护,对老龙湾补给区的人工打井进行了严格控制,合理开采补给区内的地下水,对老龙湾泉水流量保护起到了明显效果。
老龙湾,来源于奥陶系的石灰岩中。经国家鉴定,该矿泉水属于含氡低钠,低矿化度的锶矿泉水,含有多种人体发育所必须的微量元素,储量丰富。
自然环境
地质
老龙湾为泰沂山脉和临朐断陷盆地的交界地带。是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鲁西隆起的一部分,以断裂和其所围限的断块镶嵌而成的断块构造为主要特征。地质构造总体上是一个以古生代地层为主体的北倾单斜构造。泉域范围内的各断裂构造线控制着地下水的形成与运动,是地下水评价的边界条件。泉域范围内的中下奥陶岩层系经中生代燕山运动强烈作用,张性断裂发育而成,结构松散,孔隙大,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溶解与沉淀,水流侵蚀等共同作用下,成为老龙湾泉域岩溶主要发育地带,形成溶沟、溶槽、溶洞等地貌。
老龙湾(泉)出露于冶源断裂与宋庄断裂交汇处附近的东北角。直接补给区北到冶源断裂,西至五吉断裂,东至宋庄断裂,南到三阳山断裂,总面积约为165平方公里。冶源断裂位于老龙湾南侧,东起冶源西与五井断裂交汇,全主15公里。是形成老龙湾的控制性断裂,断层走向北西,倾向北东,倾角70-80度,北东为白垩系青山组火山岩,南西为奥陶系石灰岩。断层南奥陶系石灰岩、泥灰岩、白云质石灰岩溶隙发育,断层北白垩系青山组火山岩不透水,南部奥陶系石灰岩溶隙水受白垩系青山组火山岩阻隔形成老龙湾泉。
地貌
老龙湾所在的临朐县,境内地形复杂。域处泰沂隆起地带东北部,昌潍凹陷区南部,沂沭断裂带西侧,有褶皱、断裂两种构造形态。东西为沂山山脉,境内多为丘陵,平原占40%。老龙湾地处青石山与平原衔接地段,丘陵低山海浮山位于南侧,老龙湾处于弥河流域的上游地带,弥河在东侧自南向北流过。
气候
老龙湾所在的临朐县境内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20世纪80年代后年平均降水量600毫米左右、平均气温12.8℃,年平均日照2514.1小时、无霜期203天。
水系
老龙湾位于弥河左岸,古代,泉水东行500米汇入弥河干流。《水经注·卷二十六》巨洋水篇载:巨洋水(弥河古称)自朱虚北入临朐县,熏冶泉水(即老龙湾)注之。弥河,临朐县第一大河流。旧志载其主流发源于沂山西麓天齐湾,考此湾已不存,传说亦不确。实则沂山西麓群泉汇流于沂山乡水石屋村附近,集为一股,是以主流当源于此。蜿蜒北流,纵贯临朐县内,流经沂山、九山、白沙、石家河、杨家河、冶源、辛寨、七贤、杨善、营子、临朐、龙岗12个乡镇,至龙岗乡半截楼村西北出境。
文物胜迹
泉水
老龙湾内泉计万许,出名的有铸剑池、善息泉、濯马潭、万宝泉等。
铸剑池,又名薰冶泉,在老龙湾西端,泉水涌流,是主要源泉之一。池西南角磐石峭壁上,镌明末道人雪蓑手书“铸剑池”3个雄劲大字。在《齐乘》中已有记载。因春秋时欧冶子用混沌宝斧凿出源泉,便有了“冶源”的地名;因欧冶子在铸剑淬火时一次次使水中冒起热气,此泉便名“薰冶泉”。连老龙湾原名也叫“薰冶湖”,随之“铸剑池”、“试剑石”也因欧冶子的铸剑、试剑而得名。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将薰冶水载入《水经注》曰:“薰冶水已成名迹”,“泉侧有一祠,名冶官祠,是古冶官所在地”。
善息泉(珍珠泉),在老龙湾南白龙行宫故址东40米处,泉水由海浮山脚卧牛石下喷涌,犹如珍珠万串,熠熠生光。盛夏临泉小憩,暑气顿消;煮水烹茗,清香纯正。据传因郦道元常在泉边卧牛石上坐歇,而以其字善长遂称为“善息泉”。
濯马潭,在江南亭前,泉旺水清,传说战国末期,齐宣王的妻子钟离春(无盐娘娘)曾在此洗马,故名濯马潭。冯惟敏《冶源十大景》中之“捉马潭”,指江南亭后水深处。
万宝泉,处老龙湾北,为长方形水池,池水清澈,是湾北居民的主要饮水泉。水池东边松节亭内有一石碑,书“万宝泉”3字,清同治年间秀才冯锡田手笔。
秦池,名“神泉”,又名“神池”,亦称“秦池”。在龙湾之阴,濯马潭西侧。秦池之名,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东周战国时,齐酿造巨匠田无忌,能为“千日醉”酒。曾先以淄水试之,次以大河、小河,再以巨洋之水,屡酿不果。后沿河溯流而上,觅甘泉至熏冶,见水美且清,宜于酝酿,遂于湖之阴,是泉之侧,砌灶蒸制。浆成,果不其然,饮之一升,醉眠百日,过饮一斗,三载方醒,人称之为“千日醉”,一时名闻齐鲁。公元前219年,始皇帝东游巡察,人进斯浆,醉而赞曰:“非神泉之液,少康之术,难令朕醉。”问明来由,遂赐泉名“神池”,酒亦随之。后人为纪念始皇帝赐名,又称“秦池”。由此,名泉佳酿,相得益彰,名沸古今,誉满四海。1996年春,于池南岸磐石上,建亭刻碑,爰以为记。亭为六角,大架木制,顶覆以琉璃瓦,飞檐翘角,雕绘生动明丽。亭内碑刻,料以青石,双面磨砻。正面镌“秦池”而大字,阴碑刻“秦池记”。
竹林
老龙湾岸,杂生树木37种。濯马潭东西,绿竹成林,新翠欲滴,干霄蔽日,夏不知暑。冬日,万木凋零,唯竹林透绿。
桥梁
雪化桥,铸剑池东原有一青石拱桥,是游人进入老龙湾的通道,造型优美,桥身触及水面,纵然是三九隆冬,水温亦能暖透桥面,每逢冬天降雪,雪花落到桥面就被溶化,故名雪化桥。1958年改建后,桥身高于水面一米许,桥名沿用。
云桥,濯马潭出口处横一拱形石桥,名云桥。濯马潭水尚未汇过云桥,即与外水相遇,水面上横有两水分界线,静如震裂玻璃纹之分明,动似风送游丝虚无中。若击破水面,又瞬息复原,是为奇观。
亭台
江南亭,老龙湾南,是明代著名散曲家
冯惟敏晚年弃官归里,隐居于老龙湾畔时所建,原名“即江南”。清乾隆年间,大学士于疏敏为之题“碧波云潭”匾额。1912年,重新修葺,冯氏后裔冯瑞章改题为“江南亭”。1986年秋,书法家武中奇为之题书“碧波云潭”,重制匾额,悬于江南亭内。
老龙湾北有芳洲亭。清光绪《临朐县志》载,明朝万历二十年(1592年)礼部尚书冯琦修建。亭阁坐落于“熏冶湖”西北隅,久圮。咸丰五年(1855年)修缮时,由冯氏后裔冯锡田改题为“芳洲”。因年久失修,1965年拆毁,1973年再建,仍名芳洲亭。芳洲亭丹柱青瓦,造型精美,四面环水,一小桥与北岸相通。
白龙行宫,位于雪化桥南端东侧,三面环水。原为古殿堂式建筑,俗称“龙王庙”。1969年拆掉,1973年改建,作为游客接待室。后毁于1969年,重建于2001年,宫内正面塑有白龙爷爷金身金面的坐像,两侧塑有执管风调雨顺的雷公、电母、风婆、雨师。
陈荣碑竹,在白龙行宫前,清代岁贡陈荣的画竹石碑,石碑用青砖镶嵌,内径高1.58米,宽1.56米。
百龙苑,是为了强化老龙湾之“龙”的主题特色,丰富老龙湾的“龙”文化内涵。它收藏、展列了全国一百多位著名书法家的“龙”字真迹,特别是当代名人、书法家迟浩田、赵朴初、沈鹏、启功、刘炳森、佟伟、范曾、刘艺、修德等所书风韵各异的“龙”字70有余,除雪化桥、江南亭处镌刻于石外,多集于“百龙苑”镌于形态各异的太湖石上,石奇、字美,形成独具特色一景。
保护开发
文物保护
1984年12月,县人民政府将江南亭、铸剑池、陈荣碑竹、万宝泉、芳洲亭、雪化桥等古迹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至2000年,江南亭升级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引水灌溉
1950年,临朐县筹划建设老龙湾引水工程。由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临朐县制定的老龙湾引水工程计划,并委派农林厅水利局负责勘察设计。1951年3月5日动工,1952年3月19日竣工。主要工程有渠首进水闸、长16.5公里的干渠、石河倒虹吸和小杨善渡槽,引水能力为1.4立方米/秒,同年4月5日举行通水典礼。1955年灌溉面积扩大到7000亩,小麦亩产近200公斤,玉米亩产300多公斤。被称为临朐县“水利之母”(当时全省2个自流灌溉工程之一)。1959年冶源水库建成,老龙湾灌区划入冶源水库灌区。
此外,1959年还在老龙湾建成水打磨,并投产。
工业用水
1975年,在冶源筹建临朐县第一座机械化缫丝厂,次年5月建成投产。厂址位于冶源村西、腊山东麓、老龙湾西畔,引用水质优良的老龙湾水缫丝,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建厂初期主要生产28/30白厂丝,后又生产19/20和19/22白厂丝,年产近14万公斤。白厂丝于1983、1986、1987年连续被评为省优质产品。1987年,产丝22.27万公斤,产值980.88万元,上交税金91.4万元,实现利润111万元。同年,被评为省、市先进企业。1994年更名为临朐制丝厂,2001年改制更为山东临朐制丝有限公司。19/22D规格白厂丝在连续10年保持省优的基础上被评为部优产品。企业被国务院企业管理指导委员会、国务院生产委员会命名为国家二级企业。
老龙湾泉水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是酿造酒类和饮料的优质水源。1988年1月,在老龙湾畔建成投产山东维克啤酒厂,年生产能力1万吨。生产的“铸剑池”牌啤酒,在山东省啤酒质量统检中获普通酒第二名,获中国食品博览会银质奖。1989年第二期工程竣工后,生产能力达年产3万吨。1991年新开发矿泉水灌装线一条。1993年与济南啤酒集团技术合作,生产的“白雪”牌啤酒获山东省行评第一名。1994年新上青岛灌装线一条,开发的维克啤酒、维克干啤获山东省行评第三。1996年经过企业整顿,狠抓产品质量和新产品开发,相继推出12°高档维克啤酒、10°维克啤酒和维克矿泉啤等产品,以上产品1997年被评为省优质产品,产品销往河南、江苏、安徽等地。1996年被评为县“先进工业企业”。2000年4月依法破产重组。
水产养殖
在老龙湾及其下游水域盛产鲤鱼、鲢鱼等四大家鱼和肉质鲜嫩、营养价值高的鳟鱼、鲟鱼以及三文鱼等,亦是远近闻名的美味。
1986年始,冶源网膜试验站用老龙湾水进行虹鳟鱼养殖试验成功。即在全县迅速推广。通过精养高产技术和打井补源等措施,2000年全县养殖面积达到200亩,年产量1200吨,占全国虹鳟鱼产量的1/3,成为全国最大的虹鳟鱼养殖基地。1999年,临朐县的虹鳟鱼被命名为“临朐虹鳟鱼”(简称老龙湾鳟),在′99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被评为名牌产品。大银鱼体色透红,肉质鲜美,属小型凶猛鱼类,具有繁殖力强、产量高等优点。
水源保护
自1990年4月4日起,老龙湾水位开始下降,且日趋严重。至20日总流量由正常的1.7立方米/秒降到0.025立方米/秒,部分湖底裸露。22日,众泉断流,存水顿消,湖底大部干涸,只剩江南亭北侧的湖中心红沙陷处几百平方米的浑黄水面,且纹丝不动,群群鱼虾也随即潜没,让人望而心惊。此事发生后,县委、县政府极为关注,采取各种方法查找断流原因,制定控制措施。经查,断流是由长期严重干旱,地下水采量过大,泉水补给不足所致。为此确定“清、补、限”三管齐下的治理方案,组织县直机关干部职工7000多人次参加义务劳动,自23日始奋战6天,清除淤泥1.5万余立方米,冶源、杨善等周围乡镇的农用机井停止抽水,促使地下水位回升,加之自然降水增多,自28日上午5时许,濯马潭、铸剑池、洪湖窟、葫芦湾、珍珠泉等6大泉眼陆续开始上水。5月4日,濯马潭处泉眼复活,5月5日泉水通过云桥。5月10日夜22时许,清过淤泥的湖底清泉泛出,奇怪的是那一群群大鲤鱼也随涌泉而复出。5月16日夜,老龙湾完全恢复昔日碧波荡漾之风采。为记是年老龙湾干涸又复原的千古奇观,告诫当代,警示后人,特立碑碣。时任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的张维明撰《老龙湾断流记》碑文,李达源书丹,马美山镌石。
旅游开发
老龙湾开发历史悠久,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老龙湾古称薰冶泉,为齐鲁大地名泉之一,民国《临朐续志》谓老龙湾曰“冶源烟霭三冬暖”。古建代有营造,江南亭为最早,明隆庆间著名散曲家冯惟敏弃官归里后所建。陈荣画竹碑为邑人清道光间贡生陈荣画并题书。
1981年,建老龙湾风景区管理所。新建石碑、梅花山,修葺亭阁,扩植竹林。于湾中竖起两个铁铸龙头。
1990-1993年县政府拨款460万元,征地84.4亩,搬迁居民138户,扩建小龙湾、玉泉湾景点,修建老龙湾围墙和广场并建成格式不同的钟灵桥、长寿桥,原放生池的东、中、西3桥和小龙湾东、西桥,形成“桥凡十”的格局。1996年老龙湾百龙园开工建设,总投资600万元,由上海同济大学设计,一期工程建成龙溪200米,刻龙碑30座。同年7月,复修戏楼,造型仍为一殿一卷的勾搭式。2000年将老龙湾、海浮山、冶源水库合并开发,形成山水相映,古今交融,优势互补,三区合一的旅游度假区。同年,成立临朐县老龙湾旅游度假区及其管理委员会,管委会为正科级全民事业单位。
1995年,山东省政府正式批准公布老龙湾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2000年5月,设立县老龙湾旅游度假区,为正科级全民事业单位。同年,成立老龙湾旅游度假区管委会,编制4人,主要负责度假区的规划、管理、建设等,辖老龙湾风景区管理所、海浮山公园。
2001年评定为国家AA级旅游区。据2015年资料,包括老龙湾在内的老龙湾风景区(老龙湾旅游区包括老龙湾、冶源水库、海浮山、悬泉寺、温泉河、风火洞等)是山东省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级旅游区。
流域概况
老龙湾地处临朐县中部冶源镇。临朐县地处鲁中,沂山北麓,弥河上游,潍坊市西南隅。东与昌乐县、安丘市毗连,西界淄川区,南与沂水、沂源县接壤,北邻青州市。临朐历史悠久。境内已发现大汶口和龙山文化遗址63处,文化遗存丰富。史料载,黄帝曾登封沂山,帝尧之子丹朱封于丹水。夏、商分别为季荝氏、逄伯陵封地。西周为骈邑。春秋战国时属齐国,为齐相管仲封地。秦朝分属齐郡和琅琊郡。西汉设有临朐、朱虚、挍三县和缾、临原两个侯国。东汉,有临朐、朱虚二县,皆属青州。三国及魏晋,境内仍设临朐、朱虚二县,初临朐属徐州东莞郡、朱虚属青州城阳郡,后同属东莞郡。南北朝时期,境内设昌国、朱虚、般阳、西安、安平五县。隋朝将各县统一为临朐县。唐、宋属青州。元朝属益都路。明、清属青州府。自西汉始置临朐县,已二千余载。
冶源镇位于临朐县境中部偏西。1993年6月米山乡撤销,所辖14个行政村划归冶源镇。辖区113.8平方公里,行政村47个,自然村50个,是国家建设部和山东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省级中心镇。2000年19489户、59684人,24795亩耕地。有汉、回两个民族,汉族占99.99%。镇政府于1996年2月由冶源西村迁驻迟家庄村东、冶大路以北、海浮山之阳,距县城15公里。临九路纵穿南北,镇村公路、环山路30多条。为县内较稳定的小麦、玉米、黄烟高产基地。1980年代末进行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发展葡萄生产。成为潍坊市最大的葡萄生产镇。该镇也是虹鳟鱼、铁头鳟、彩鳟养殖大镇。该镇为具有县级经济职能的重镇。主要以机械电子、纺织、建材、制丝、有色金属加工、食品加工为主。该镇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有“书画之乡”、“小戏之乡”美誉,文化底蕴丰厚,是全国文化先进乡镇。明代著名散曲家冯惟敏故居于此。
文化传说
铸剑池的传说
春秋期间著名冶工欧冶子被吴王阖闾追杀,隐藏在这里的茂林修竹中铸剑,后得神人指点,劈地为泉,并用这泉水淬火锻成的“龙泉宝剑”杀死了吴王。因制造龙泉宝剑淬火时即腾起熏人的水气,当时这里便叫“铸剑池”,又称为“熏冶泉”。镌刻于岸边磐石上的“铸剑池”三字和绝句“天丁呵护阴阳剑,鬼斧凿开混沌池”刻于1548年,是冯惟敏邀其朋友雪蓑道士题写的。
善息泉的传说
在北魏太和十年(486年),郦范任青州刺吏,其子随之读书,闲暇时寄情山水,慕名与朋友们一道来老龙湾畔,为景致所吸引,以后即时常来此游玩、小住几日,他就是北魏著名地理学家、中国第一部水利专注《水经注》作者郦道元,因为其字“善长”人们便称泉为“善息泉”。
濯马潭的传说
因相传齐宣王的妻子无盐娘娘曾经在这里洗过战马而得名。在《东周列国志》中对无盐娘娘有如下记载:她本名叫钟离春,无盐人(今山东东平县境内),相貌丑陋但是非常有才华,四十多岁了仍然择嫁在家,后来她毛遂自荐,要入宫为妃。齐宣王被她的才华所打动,就将她立为正后。无盐娘娘辅佐齐宣王招贤下士,疏远奸臣,使齐国得到了很好的治理,国家一时强盛起来,所以后人编了一名俗语说“西施娘娘长得俊,害得吴王家国破;无盐娘娘长得丑,保得齐王坐江山”。
白龙行宫的传说
民间神话传说,白龙爷爷幻化前曾是临朐城北五里庄张氏的外甥。他于洪武年间六月十三成仙,栖身石家河白龙洞。因有亲戚关系,每逢天旱时节,便有县太爷沐浴焚香虔诚祝拜,并亲书“敕封昭感,白龙圣神”之请柬,派车马去请白龙爷爷,为临朐一方百姓降雨。路过老龙湾时,为让神龙休息,人们便修建这座白龙行宫,以专供白龙爷爷休息,并享受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