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曾经辉煌的老革命军人甄六,如今已雄风不再,他性格古怪,独自一人与勤务员生活在休养所。他那当大款的儿子怕他寂寞,雇了一个年轻姑娘陪伴她,姑娘告诉他自己的网名叫“恰恰好”,她来这里工作是为了挣一笔飞往美国的机票钱,好去留学。
姑娘怀着好奇心走进了老军人的生活,而老军人看不惯现代年轻人的衣着作派,两人磕磕碰碰,矛盾不断。但老军人逐渐发现姑娘的一颦一笑酷似自己的女战友,一位同样美丽,焕发着青春气息的女孩子妞妞,她在五十年前将自己的青春和爱情都埋葬在朝鲜战场上。姑娘也发现老军人古板的外表下,有一颗善良得近似儿童的心。在姑娘的怂恿、鼓励和陪伴下,老军人旧地重游,来到鸭绿江边。他回忆并向姑娘讲述了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往事,对纯洁友谊和爱情的向往,使这不同时代的一老一少的心得到沟通和贴近。老军人也敞开了封闭多年无人理解的心怀。
在姑娘的影响和鼓励下,老军人到儿子家里,虽艰难却真诚地向家人表达出深埋在心底的对家人的关心和爱。以往他最不能容忍的是看到双手向上举的类似投降的动作,不论何时何地为何原因,只要他一看到就会歇斯底里地大发火。当他的小孙子从背后大喊举起手来的时候,他克服了心理障碍,在向小孙子投降的那一刻,赢得了本该属于他享受的天伦之乐。他顿时感悟到生命的真实内涵。 几天后,甄六回到休养所,他那入时的衣着,浑身透出的勃勃朝气,令周围的人大吃一惊、刮目相看。 “恰恰好”出国了,她在网上替甄六为妞妞建立了一座墓碑,甄六看到许多不知名的人为妞妞献上了一束束的鲜花。
导演陈国星受几部国外电影的启迪,再考虑到中国电影集团关于低成本的制作理念和表达民族情感故事的需要,选择将小说《伴听》改编拍摄成了该片。在拍摄过程中,导演陈国星要求摄影上要更多地是扛着拍摄,记录性地拍摄进入状态的演员。
该片比较动人,尤其是片中的老将军令人感受最深。通过与小女孩的交流,他的情感发生了变化。按照通常的叙述方式,革命传统总要占上风,但该片令人意外的是年轻人的思想影响了老将军,最后老将军换了一身很现代的衣服从汽车里出来,使人耳目一新。该片在情感的表达上,层次变化比较清楚,有些地方很动人,感到他们的交流是世纪初和世纪末两代人之间的一种心灵上的沟通,而不是生硬地表达观念(《北京晚报》记者
解玺璋评)。
严格来讲该片不能算是纯粹的艺术片,它有一些公众能够接受的思想观念,跟纯粹意义上的艺术片还有一些区别。该片真诚、严肃地进行探索是非常可贵的,它也许不会引起轰动,但它肯定是一部能够启示观众思考和回味的作品。在该包含了双层意思,一层是现实中的老将军跟一个姑娘之间怎么互相理解、互相沟通;作为他本身又有一个对新生活的认识和怎样弥补历史曾经给他造成的创伤,怎样放下历史包袱,开始新生活的过程。通过沟通达到一个比较圆满的结果。老将军从丹东回来以后,轻松、愉快,充满了朝气,给人恢复了青春的感觉。从主题角度讲,姑娘从南斯拉夫回来以后,对战争、对人生、对社会有了新的思考,世间生命的重要,和平的重要,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的可 贵,这样一个主题贯穿作品的始终,有一定的自然 性,有相当的高度和深度,能够让观众去思考。此外,该片中对志愿军战士妞妞因受伤被俘,而遭受一生的不公正待遇这个社会问题引发思考,并贯穿了新的人生观,因此该片在思想内容方面给观众的启示很多,回味很多。该片开始吋的几个人物的碰撞,语言不多,自然、轻松,简约而明快,又具有丰富的内容。两个人物的交流,不仅推动了情节的逆转,同吋也表达出老将军对人的关怀,对人的爱护,虽然心中有隔阂,但有许多温馨的场面。特别是老将军同姑娘一起到丹东,从一个禁锢的环境到了一个现实的世界,他的想法也很自然地得到了改变。在影片中有很多细节的段落处理得很耐人寻味(中国作家协会研究院
彭加瑾评)。
该片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果是纯粹的心理探索片,该片本身还应该更加独特一些,更含蓄一 些,说的太明白就不是心理探索片了。此外,该片有些段落的启承转合,几个大的环节上逻辑性差一些,解释得不是令人信服,老将军转变的几个关键环节说服力不是很强。从全片的走向来讲,该片的结尾应该是比较乐观、光明、温馨的,通过两代人的交流沟通,应该出现一个比较乐观的结局,但在人物的命运上,如果想顺利实现前面意图的话,老将军的腿被锯掉, 应该在情节上给他一个表意的东西,如果能在前面有些铺垫可能会更好。他失去了一条腿,但他得到 了新的东西(中国作家协会研究院
彭加瑾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