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对职业卫生在90年代提出的策略中指出:职业卫生保健是人类享有的基本权利。我国三十多年来职业卫生发展的历程也证明,职业卫生保健是企业医疗卫生工作的中心与先导,职业保健工作的重要性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该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正方兴未艾。
职业保健的目的是通过改善劳动条件、消除和防止职业危害、减少职业病,从而保障职工身体健康、促进国家经济建设。新中国成立后,特别自十一避三中全会以来,在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指引下,我国的职业保健事业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建立了一个较系统的保护劳动者健康的全国性网络,制定颁布了在发达国家也很少见的52个“职业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和一整套的“劳动卫生标准”,为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做出了贡献。
首先,科学技术的进步在某些情况下可能给劳动者带来不利的影响,甚至对其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例如,为提高生产效率将现有乡镇工业中的手工操作普遍改为机械化生产或先进的流水作业,此时如果组织不当,就会给这些劳动者在工作中造成精神高度紧张或由于其单调乏味的操作造成
心理障碍而产生各种疾病。又如,由于科技的进步,不断增加采用新的化学物质或新的工艺流程,在操作和使用人员不了解或不认识其危害性时,很可能对其健康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其次,产业结构改变和变业状况的变化,第三产业的中可能产生的特殊劳动卫生问题以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用工制度的频繁变动也带来许多职业卫生问题。
再则,由于医疗水平及社会生活条件的不断改进,劳动者的职业寿命也相应地在增加,劳动者老龄化带来的特殊保健问题也迫切需要加以研究和解决。因此,为适应新的形势,目前职业保健领域的某些观念也需要加以转变,即逐渐实现由预防职业病向更为积极的确保劳动者身心健康方向转变;由预防医学向预测医学转变;由强制性的卫生监督管理方式向提高劳动者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主动促进劳动者健康的方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