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浮动,是指某些国家出于发展经济关系的需要,结成某种形式的经济联合体,建立稳定货币区,对参加国之间的货币订出
固定汇率,并规定上下波动的界限,各有关国家共同维持彼此之间汇率的稳定,而对此经济联合体以外国家的货币则联合采取浮动汇率。
联合浮动是指参加联合浮动的国家集团内部成员间的货币实行固定
比价,并规定波动幅度,各有关成员有义务维持该比价,而对集团外部国家的货币则采取同升共降的浮动汇率。成员国之间的波动幅度为±1.125%,成员国整体对
美元的浮动幅度为±2.25%。这种体制有人称为“蛇行于洞”体制,故联合浮动也称蛇形浮动。
联合浮动的目的是抵制汇率波动的不利影响。1979年3月13日,
欧洲共同体九国布鲁塞尔会议达成的建立
欧洲货币体系的协议正式生效。根据该协议,除英国外的8个共同体成员国都参加联合浮动集团,各成员国货币之间确立
中心汇率,其上下总波动幅度仍为2.25%;
意大利里拉为6%;1989年6月19日,西班牙正式加入
欧洲货币体系,其货币对中心汇率的波幅也规定为6%。欧洲货币体系内部汇率先后多次调整,以保证成员国之间汇率联合浮动的长期稳定。
某些国家由于经济关系或其他原因,组成某种形式的经济联合体,建立相对稳定的货币区或货币集团。成员国货币之间实行
固定汇率制,并规定
货币平价和波动幅度,而对非成员国的货币实行共同升降的
浮动汇率。当联合体内
货币汇率的波动超出波幅上下限时,有关国家政府有义务单独或联合进行干预。当联合体外任何国家的
货币对成员国的货币发生冲击时,参加联合浮动的各国政府一般都须采取
一致行动加以制止,以维持联合浮动。
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
美元危机为主要内容的
资本主义货币危机时断时续,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1973年3月11日,
欧洲经济共同体9国财政部长会议达成协议,率先建立联合浮动集团,3月19日开始实行联合浮动。参加国有共同体成员国比利时、丹麦、法国、联邦德国、
荷兰、
卢森堡及非成员国瑞典和挪威。另外 3个共同体成员国英国、
爱尔兰和意大利则因货币极不稳定和其他原因,暂不参加联合浮动,继续实行
单独浮动。参加联合浮动的国家货币之间仍保持固定
比价,汇率上下波动幅度定为2.25%。当成员国间汇率波动超过这一限幅时,有关国家
中央银行就要进行干预。对集团以外其他货币的汇率,则随市场供求关系变化,任其
自由浮动。成员国中任何一国
货币汇率一旦受到抛售或抢购等冲击时,参加联合浮动的各国则采取一致行动。
由于参加联合浮动的各国经济实力存在差异,利害关系并不完全一致,联合浮动的基础比较脆弱。例如,法国、挪威和瑞典就先后退出了联合浮动。1979年 3月13日,
欧洲共同体九国布鲁塞尔会议达成的建立
欧洲货币体系的协议正式生效。根据该协议,除英国外的 8个共同体成员国都参加联合浮动集团,各成员国货币之间确立
中心汇率,其上下总波动幅度仍为2.25%;
意大利里拉为6%;1989年6月19日,西班牙正式加入欧洲货币体系,其
货币对中心汇率的波幅也规定为6%。欧洲货币体系内部汇率先后多次调整,以保证成员国之间汇率联合浮动的长期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