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域志
明末清初顾炎武撰写的全国性地理总志
《肇域志》是明末清初顾炎武撰写的全国性地理总志,始纂于崇祯十二年,成书于康熙元年。书名大概出自《尚书·舜典》中“肇十有二州”一句,意为书中内容包括明代整个疆域政区。
创作背景
崇祯十二年,顾炎武开始广泛收集史籍、实录等资料,明亡后,游历全国,一路考察山川、风俗,“先取一统志,后取各省府州县志,后取二十一史,参互书之,几阅志书一千余部。”
晚年开始撰写《肇域志》与《天下郡国利病书》二书,《肇域志》计三百十八万余字。
顾炎武学识广博,征引丰富,为纂此书而参阅的明代及清初方志达一千多种,这些方志中大都已经失传。据《自序》称“此书自崇祯已卯起”,经“二十余年之苦心”,始辑成“初稿”。
内容涉及建置、沿革、山川、名胜、水利、贡赋等。取材于《明一统志》、二十一史、明历朝实录、地方志和奏疏、文集,偶有少量清初材料。其所引明方志一千余种和各种专志,大多已佚,赖此书得以窥其一斑。
又订正了《明一统志》及方志旧籍中的错误,南直隶、云贵部分收辑考订尤为详尽。从其书中可以看出顾氏研究历史,编纂史书,目的就是“鉴往所以训今”、“引古筹今,亦吾儒经世之用”之学术思想,故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作品评价
《肇域志》是顾炎武随手札记的初稿,是一部辑录史料的文稿,是一部未经厘正体例、删定统一的一部地理总志。
原稿共有十五个部分,分为两京十三布政司,流传到乾隆末年,已佚失京师(北直隶)和江西、四川、广西的四部分。所以又是一部残缺不完整的志书。现存十一部分,按云南,四川图书馆藏本共分为四十册,分划为:南京(南直隶)七册、山西四册、河南四册、陕西九册、湖广二册、浙江一册、福建二册、广东二册、云南二册、贵州一册。可见志书各个部分的分量很不平衡。同一布政司内,各府州县内多寡相差极大,所以又是一部内容详略悬殊的志书。书中引用资料,作过一定的编排,但因未定体例,大多各自起讫,编排零乱,次序颠倒;有些未经考核、审订,尚多纰漏;资料重复,内容错见,比比皆是;顾氏的眉批、夹注、旁注,也颇不少,尚未厘。这些都是本书的缺陷。
2008年3月入选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版本信息
《肇域志》原稿本20册,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由许庆宗得到携至杭州,传凡四世。
咸丰四年(1854),蒋寅昉曾委托他人据许家所藏稿本抄录,40册。后来出现的《肇域志》抄本,大多是从蒋氏抄本转抄而成。
国内现存的《肇域志》全帙抄本,仅云南省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存有。上海图书馆的抄本是后人汪士铎的整理本,失去了顾炎武稿本的原貌,而滇、川两省图书馆的抄本抄工精细,字迹工整,比较完整地保留了原稿本的面貌,只是川本漫漶残缺过甚,而滇本则基本完好。因此,200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版的《肇域志》点校整理时,采用滇本作为底本。
作者简介
顾炎武,原名绛,字忠清,明亡,改名炎武,字宁人。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讲究经世致用之学,广泛涉猎于经学、史学、音韵学和地理学,著述宏富,成就卓然。所著明代全国地理总志《肇域志》,初稿完成以来从未梓行,仅有少数抄本流传于世。
《肇域志》以引证宏博、兼收并蓄为特色,征引史料超过了《寰宇通志》和《明一统志》,摘引的明代及清初方志有不少今已失传,有的引书今仅存孤本或罕见本,有的引书的版本比现存本为佳,为我们了解明末清初的志书提供了极有价值的信息。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25 09:43
目录
概述
创作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