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纪美(1920年12月7日—2014年4月23日),出生于湖南凤凰,金属材料科学家、金属学专家和冶金教育家,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材料失效研究所所长。
人物生平
1920年12月7日,出生于湖南省凤凰县得胜营(今吉信镇)。小学就读于凤凰县文昌阁小学。
1933年,考入湖南省长沙市私立明德中学。
1938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后,回乡与高小同学唐智白(共产党员)合办《大众呼声》刊物,宣传抗日。
1939年,以第二名考入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在矿冶系学习。
1943年7月,毕业于交通大学贵州分校(现西南交通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获矿冶工程学士学位。
1945年3月,经人介绍,担任重庆国民政府兵工署二十八厂技术员,从事硅铁的生产和钨铁的研制。
1947年,在南京国民政府经济部中央标准局任技士,从事外文翻译及工业标准引进工作。
1948年2月,留学考试合格后,赴美国密苏里大学留学。
1949年1月,获得美国密苏里大学矿冶学院冶金学硕士学位。
1950年8月,获得美国密苏里大学博士学位,硕士和博士学位一共花了两年半时间。此后,在美国林登堡钢铁热处理公司、爱柯产品公司和美国坩埚钢公司从事研究工作
1951年,在美国接到天津北洋大学的聘书,订购了船票,准备回国参加祖国建设,但由于美国政府的阻挠,无法成行,又留美6年。
1957年7月,冲破美国政府的阻挠回国;10月,到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任教,先后任金属物理教研室主任,材料失效研究所所长、环境断裂开放实验室主任。
1985年,创建了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失效研究所,担任所长。
2014年4月23日凌晨6时,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肖纪美在美国工作期间,对铬锰氮系不锈钢进行了相图、相变和力学性能方面的系统研究,获得一项专利。
肖纪美在发展铬锰氮不锈耐热钢中,提出合金设计新方法,开创节镍不锈钢的研究;开展工程结构件断裂分析,发展断裂学科;在材料应力腐蚀和氢致开裂研究中获得新成果。
肖纪美强调综合应用金属物理、断裂力学和腐蚀科学分析和解决了国民经济与国防建设中的若干重要断裂问题和材料质量问题,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开展材料的应力腐蚀及氢开裂机理方面理论研究。对工程构件的断裂分析和断裂力学研究,解决了一批工程中的断裂问题和产品的质量问题。
1979年—1988年,肖纪美先后在中国国内外一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56篇。
截至2015年4月,肖纪美先后6次应邀在国际专业学术会议上作大会特邀报告,并受邀到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等国讲学。
人才培养
在教育事业上,肖纪美提倡用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方法论指导教学、科研,学术思想不断创新和发展。
肖纪美先后开设了《金属材料学》《合金相理论》《金属物理》《腐蚀金属学》《金属的韧性与韧化》《断裂力学》《合金能量学和材料学的方法论》等课程。
1986年,肖纪美倡导成立了“环境断裂开放实验室”。
1977年至1986年,肖纪美先后获得北京科技大学优秀教师,北京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冶金教育劳动模范称号。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出版图书
个人生活
肖纪美的祖父肖官麟曾任凤凰县的父母官,读得满腹经纶,写得一手好字。肖纪美从小家教很严,自幼熟读《四书》《五经》。
1957年,肖纪美决定回国,但是美国政府先以扣留肖纪美年仅3岁和1岁的两个孩子为要挟,阻挠其回国。通过交涉,肖纪美才得以登船。登船后,美国政府又借检查为名,扣留他的全部存款(此存款直到1972年中美建交后才解冻),胁迫肖纪美改变决定。尽管遇到种种波折,肖纪美全家终于在1957年7月30日回到了阔别近10年的祖国。
人物评价
肖纪美在科研方面硕果累累,为国家的科学事业和经济建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此外,他还长期从事一线的教学工作,诲人不倦,教书育人,提携后进,桃李满天下。在各种荣誉面前,肖纪美始终秉持简朴的作风和认真踏实的工作态度,淡泊名利,士而不仕。肖纪美的人生之路可以分为以下六个部分,本科之前、本科和工作、美国硕博士和工作、金属学研究、断裂力学研究、人文交叉的研究。每一个阶段都有几件典型的事件对他一生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也体现了他终生为士不为仕的人格魅力。(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评)
肖纪美教书育人,严谨求实,崇尚实践,为人师表,品德高尚,具有崇高的科学精神和人格魅力。他毕生献身于高等教育事业和材料科学研究事业,为中国教育事业和材料学科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评)
后世纪念
为纪念中国腐蚀与防护科学技术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肖纪美院士,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于2015年首次设立肖纪美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