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褐斑,又称肝斑或妊娠斑,其英文名称为Melasma,是一种常见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
分型
中心型黄褐斑
这是最常见的类型,通常出现在面部的中央区域,包括额头、鼻子、上唇和颊部。中心型黄褐斑的特点是色素沉着均匀,边界清晰,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状。这种类型的黄褐斑可能与遗传因素、内分泌变化和紫外线暴露有关。
翼状黄褐斑
这种类型的黄褐斑主要分布在面部的两侧,包括太阳穴、眼周和颧骨区域。翼状黄褐斑的特点是色素沉着沿面部神经分支分布,形状像翅膀一样展开。这种类型的黄褐斑可能与激素水平的变化有关,特别是妊娠期间的激素变化。
泛发性黄褐斑
这种类型的黄褐斑覆盖了整个面部,包括前额、脸颊、鼻子和下巴。泛发性黄褐斑的特点是色素沉着广泛分布,边界不那么明显。这种类型的黄褐斑可能与遗传因素和全身性疾病有关。
另外,根据血管参与情况分为单纯色素型、色素合并血管型两种,该分型对治疗药物及方法的选择有指导意义;根据色素所在位置分表皮型(表皮色素增多)和混合型(表皮色素增多 + 真皮浅层噬黑素细胞)两种,该分型对治疗效果判定有指导意义。
病因
黄褐斑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紫外线照射、内分泌变化以及某些药物的副作用。
发病原因
诱发因素
发病机制
流行病学
发病率
黄褐斑的发病率因地区、种族和生活习惯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亚洲国家,尤其是东亚和东南亚地区,黄褐斑的发病率较高。据统计,亚洲女性中约有30%-50%的人会在某个时期出现黄褐斑。
死亡率
黄褐斑本身并不直接导致死亡,因此与黄褐斑相关的死亡率没有统计数据。然而,黄褐斑可能会对患者的心理和社交生活造成负面影响,增加焦虑和抑郁的风险。
流行强度
黄褐斑的流行强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季节变化、地理位置、社会经济状况和文化背景。在夏季,由于紫外线辐射强度增加,黄褐斑的症状可能会加重。在城市地区,由于空气污染和生活压力,黄褐斑的发病率可能会更高。
症状
黄褐斑的主要症状是面部出现边界清晰的黄褐色至黑褐色斑块,这些斑块通常对称分布在面部,尤其是在额头、鼻梁、上唇和颊部。黄褐斑的颜色深浅不一,可以从淡黄色到深褐色不等,而且可能会随着时间和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早期症状
黄褐斑的早期症状包括面部出现轻微的色斑,这些色斑可能最初很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扩大和加深。
常见症状
随着黄褐斑的发展,色斑可能变得更加明显,边界更加清晰。患者可能会注意到自己的面部肤色不均,特别是在日光照射后。此外,患者可能还会经历皮肤干燥、敏感或瘙痒。
临床表现
黄褐斑的临床表现是面部出现一片或多片边界清晰的黄褐色至黑褐色斑块。这些斑块的大小、形状和分布可能因人而异,有的患者可能只有少量的小斑点,而有的患者可能出现大片的色素沉着。黄褐斑的颜色可以从浅黄色到深褐色,且可能随着时间、季节和紫外线照射的强度而变化。在某些情况下,黄褐斑可能会与其他皮肤病变如
雀斑、
老年斑等相混淆。
就医
对于疑似黄褐斑的患者,建议尽早就医,以便进行准确诊断和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就诊科室
患者应该首先前往皮肤科就诊。皮肤科医生可以通过病史询问、临床检查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来诊断黄褐斑。
诊断流程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病史以及皮肤的外观进行初步诊断。为了确诊,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伍德氏灯检查,这是一种特殊的光源,可以帮助医生观察皮肤上的色素沉着情况。在某些情况下,医生还可能建议进行皮肤活检,以排除其他可能的皮肤病变。
相关检查
除了伍德氏灯检查,医生还可能建议进行血液检查,以排除或确认某些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异常。此外,医生可能还会询问患者的用药史,以排除药物引起的色素沉着。
鉴别诊断
医生需要与其他类似症状的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如雀斑、老年斑、炎症后色素沉着、褐青色痣、太田痣等。
治疗
黄褐斑的治疗目的是减少色素沉着,改善皮肤的外观。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生活习惯的调整。
急性期治疗
在黄褐斑的急性期,治疗的重点是控制症状和防止病情恶化。这可能包括使用抗炎药物和避免强烈的阳光照射。
一般治疗
包括使用防晒霜、避免紫外线照射、使用温和的清洁产品和保湿剂。这些措施有助于保护皮肤,减少色素沉着的风险。
药物治疗
美白产品:含有
维生素C、
熊果苷、
曲酸等成分的美白产品可以帮助抑制黑色素的生成,减轻色素沉着。
视黄醇类药物:如维A酸乳膏、壬二酸乳膏,可以促进皮肤更新,减少色素沉着。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氢化可的松乳膏,具有抗炎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和红肿,但长期使用可能有副作用。
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维生素E,可以中和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皮肤的损伤。
其他药物:氨甲环酸可竞争性抑制酪氨酸酶,减少黑素合成,同时抑制血管增生,减轻红斑;谷胱甘肽:谷胱甘肽分子中巯基可通过与酪氨酸酶中铜离子结合抑制其活性,减少黑素生成
中药:一些中药如白芷、枸杞子等被认为具有淡化色素沉着的作用。
物理治疗
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黄褐斑主要通过调理体内的气血平衡来达到治疗效果。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和拔罐等。
其他治疗
预后
黄褐斑的预后因人而异,大多数患者在经过适当治疗后可以取得显著改善。然而,一些患者可能会经历反复发作,特别是在怀孕、使用口服避孕药或在强烈阳光照射下。
治愈性
黄褐斑通常被视为一种慢性病,可能无法完全治愈,但通过适当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症状和减缓病情的进展。
严重性
黄褐斑的严重性可以根据色素沉着的程度、分布范围和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来评估。在一些严重的情况下,黄褐斑可能会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焦虑和抑郁。
并发症
虽然黄褐斑本身通常不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但长期的紫外线暴露可能增加皮肤癌的风险。此外,黄褐斑可能会与其他皮肤病变如雀斑、老年斑等相混淆,需要专业的医疗诊断来排除。
预防及日常护理
有效预防手段
日常护理方式
发展史
中国古代黄帝内经中即有黄褐斑的记载,老百姓亦称为“肝斑”、“妊娠斑”。传统英文名叫chloasma,源于拉丁文,意为由白为绿。近20年逐渐改称为melasm,亦起源于拉丁文,意为由白变黑。目前国外各种专业期刊及专业人员均以melasma为规范名称。在数据库中以melasma为关键词搜索近20年专业文献,数量达数千篇,而以chloasma为关键词搜索,则数量较少。西方对黄褐斑亦有俗称,如mask of pregnancy。
研究进展
近年来,科学家们在黄褐斑的病因和治疗方面取得了一些的研究进展。例如,对黄褐斑发病机制的研究揭示了黑色素细胞的激活和黑色素转运的异常在黄褐斑中的作用。此外,新型的治疗方法,如激光治疗和微针治疗,也在临床实践中显示出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