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段
以Glisson系统分布将部分肝叶进一步人为划分为两个更小的单位
肝段是以Glisson系统分布将部分肝叶进一步人为划分为两个更小的单位。
概念
按肝的外形简单地将肝分为左叶、右叶、方叶和尾状叶,不完全符合肝内管道系统的分布规律,也远不能满足肝内占位性病变定位诊断及肝外科手术治疗的需要。肝内管道可分为Glisson系统(由血管周围纤维囊即Glisson囊包绕肝门静脉、肝动脉和肝管的肝内分支形成)和肝静脉系统(肝左、中、右静脉,肝右后静脉和尾状叶静脉)两部分。肝段就是依Glisson系统的分支和分布,以及肝静脉系统的走行而划分的;目前国际上多采用Couinaud肝段划分法,将肝分为左、右半肝、五叶和八段,Glisson系统位于肝段内,肝静脉系统行于肝段之间。
解剖结构
1、根据近代对肝内管道的研究,肝内管道可分为肝静脉系统和格利森(Glisson)系统两部分。后者包括门静脉、肝动脉和肝管,三者在肝内的配布基本一致。
2、肝纤维膜的结缔组织在肝门处,包绕门静脉、肝动脉和肝管周围,构成血管周围纤维囊,纤维囊随着上述三者在肝内的各级分支分布,共同组成格利森系统。
3、国际划分方法
通常以肝内缺少格利森系统分布的肝裂为界线,按格利森系统各级分支的分布区将肝分为左、右两半肝,再进一步分为五叶,即左内叶、左外叶、右前叶、右后叶和尾状叶。六段即左外叶上、下段,右后叶上、下段,尾状叶左、右段。
国人肝段新划分
依据研究结果提出更符合肝内门静脉分支类型且更实用的国人门静脉肝段划分法。
依正中裂(沿肝中静脉主干;当门静脉右支的主干不存在时,则沿肝中静脉的左侧约1cm处)将肝分为左、右半肝。依据门静脉右前支和右后支的分布区域,右半肝沿一弯曲的右叶间裂分成右前上叶和右后下叶。右前上叶依经门静脉右前支主干的垂直段间裂将其分为腹侧和背侧段。再依经门静脉右前支主干分叉处的水平亚段间裂将右前上叶的腹侧段分为上、下2个亚段。依经门静脉右后支主干的水平段间裂将右后下叶分为上、下两段。依据门静脉左支的左外上支和左支矢状部的分布区域,左半肝沿肝左静脉主干(肝左静脉主干存在的情况下)所在的左叶间裂分成左后上叶和左前下叶。再以门静脉左支的矢状部和肝圆韧带裂所在的左段间裂将左前下叶分为内侧和外侧两段。左前下叶的内侧段又依门静脉左支主干分叉处的水平亚段间裂分为上、下2个亚段。依下腔静脉右前缘至静脉韧带裂右端或肝门静脉后缘的弧形背裂分开尾状叶和右前上叶及左前下叶内侧段。
为区别采用顺时针方向用阿拉伯数字1~8命名各肝段。肝尾状叶为段1,肝左后上叶为段2。左前下叶的外侧段为段3,左前下叶的内侧段为段4,其上下2个亚段分别为段4a和段4b。右前上叶的腹侧部为段5,其上、下2个亚段分别为段5a和段5b。右前上叶的背侧部为段8。右后下叶的上、下部分别为段7和段6。
相关临床技术及应用
规则性肝切除术是指预先切断病肝部分的入肝血流后,按解剖上的肝段、区、半肝或肝三区的范围切除肝组织。也称为解剖性肝切除术。规则性肝切除,只限于右半肝切除、左半肝切除、右三区肝切除、左三区肝切除和左外区切除等五种常见手术。
以段为本的肝切除的优点如下:(1)段界面中没有大的血管和胆管,断肝通过无血管界面可减低术中出血;(2)由于不会破坏大血管和胆管,就避免了术后残肝有缺血或坏死,减低术后并发症;(3)术前和术中由于可决定要切除的肝段,可保证切缘足够和保留最多的非肿瘤组织,减少术后肝功能衰竭;(4)最符合对付肝内肿瘤播散的手段,减少术后复发。原发肝肿瘤早期通常存在一个肝段内。肝内播散是由于肿瘤侵犯门静脉分支所致。随着突然增加的腹压,例如咳嗽,肿瘤细胞可能会自血管壁脱落,经暂时性过流进入同肝段的相邻门静脉分支,逐步形成肝内广泛播散。这种播散形式可由肝癌附近的卫星灶发展成为同肝段,同肝区的转移灶,直到最终播散整个半肝或对侧肝。由于早期卫星灶和主体肿瘤位于同一肝段,所以,以肝段为本的肝切除应是切除肝瘤的最好方法。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12 08:57
目录
概述
概念
解剖结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