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皂剧
连续很长时间的、虚构的电视剧节目
肥皂剧(soap opera)起源于早期的欧美电视,是从英语传至中文的外来词汇,又称泡沫剧。通常指一出连续很长时间的、虚构的电视剧节目,每周安排为多集连续播出,因此又称系列电视连续剧,因最初播放期间经常夹杂肥皂广告而得名。一般称晚八点档的电视剧为肥皂剧,例如超长韩剧,现多指以家庭生活和爱情为主的电视剧。1922年8月22日,肥皂剧最早出现在美国的广播当中。
起源
肥皂剧一词起源于早期的欧美电视,原因是在晚间,电视台会播放一些搞笑的短片,没有深度,只求一笑,在这些短片里经常会夹杂着一些肥皂的广告。久而久之大家都以肥皂剧来称呼这些短片。再接下来,短片不断的拍摄,形成连续剧的形式,肥皂剧大体和以前的含义差不多,但是主要的意思比较贬义,含有无聊拖沓的意思。肥皂剧的起源其实和宝洁公司有关。在20世纪30年代,收听广播节目是当时的时髦事。而广播节目中常常会播放宝洁公司的肥皂广告,因此美国人就转而把那时候的节目称为肥皂剧。
对比
对比中国社会的电视剧文化,西方肥皂剧有其独特的界定与自身特点。广义上看,英美等国都将所有剧种分为三大类:soap opera (肥皂剧),sitcom(情境喜剧)和TV drama (电视剧)。国内许多人认为国内风靡一时的《我爱我家》、《编辑部的故事》都可以拉入肥皂剧的范畴,但按照西方电视剧分类,严格上讲它们还是仅仅被定义为情境喜剧(sitcom),因为两部戏各集之间的故事关联不紧密,往往可以独立成章,而且最后一集都被安排了完美结局。
作品影响
英国有社会学学者指出,肥皂剧有明显的助长人类不良习惯的倾向。表面上看,与新闻和纪录片相比,肥皂剧确实缺少具有时效性和重要性的信息量,它包含的与社会技术进步和文化进步有关的东西也不多,不像纪录片那样博大精深也不像新闻评论节目那样针砭时弊。除此之外,大部分肥皂剧的演员是节目播出之后才有了名气。摄制技术上几乎没有其它的特别之处:缺少大幅移动镜头(衡量高质量商业节目的标准),没有费时费事的场面调度与安排。有些早期的肥皂剧,从摄制和表演水平的角度看,甚至是质量低劣的。批评者指责通俗文化的品质低劣,制片人都是商业化的俗人,受众则是没有审美标准、在文化上受压抑的一群人,并讽刺这些守在电视前观看肥皂剧的人为“沙发上的土豆”(couch potato)。
分类
日间剧
以18-48岁的家庭主妇为受众,每周白天固定播5集。“其结构在半个世纪以来几乎是一成不变的——一般是星期一是呈现部和再现部;每一集中都是几条叙事线路并存,在一周中由一个悬念引向一个动人的高潮,在星期五以至少一个情节线中的危机点收尾。如果一个困境解决了,那么另一个困境必须制造出来。”——《加大对比度》《Days Of Our Life》就是其一。
晚间剧
在结构上与日间相似,但却在晚间黄金时段以每周一集的频率播出。成就了晚间肥皂剧的是那部驰名世界的《Dallas》,讲述了石油富豪爱文一家内部外部的恩怨情仇,以后的《Dynasty》(《豪门恩怨》)和《Falcon Crest》(《鹰冠庄园》)等都是其仿制品。20世纪80年代末,晚间肥皂剧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剧情特点
西方肥皂剧的特点则是偏向连续剧(serial),几乎所有的肥皂剧都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结局或者叫做“开放式结局(open ending)”,即使有也是一种不稳定状态下的暂时平衡,往往一对矛盾的解决意味着新矛盾的开端。
即使像《欲望都市》这样有着明显的“完结篇”,制片方也会有意地留有“活口”:比格对凯莉表白时的用语是“我要的就是你”,而不是求婚时最常用的“嫁给我好吗”,这样比格和凯莉的关系就可以瞬息万变。如果到时候拍续集,无论人物关系发生怎样的变化,剧情立即就可以自圆其说。
定位
肥皂剧在西方社会被学术界和舆论曾一度被认为是低级的电视节目,是社会层次和文化层次不高的观众群体的一种简易消遣形式。
大部分肥皂剧的演员是节目播出之后才有了名气。
如英国早期的肥皂剧《十字路口》(crossroad),受众则是没有审美标准、在文化上受压抑的一群人,并讽刺这些守在电视前观看肥皂剧的人为“沙发马铃薯”(couch potato)。事实上,如果品味文化的美学标准及其评论内容根深到只能由少数人所享有,那这种审美标准和价值取向也无非是“曲高和寡”,难以达到电视在消费时代的社会功能要求。
参考资料
文案>所谓 肥皂剧.晋江文学城.
.万方数据.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7 17:10
目录
概述
起源
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