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肾两虚证,中医病证名。指肺肾两脏并见虚证。肺肾为母子关系,二脏病理相互影响,一脏虚弱可导致另一脏不足。
病因病机
哮病久发,精气亏乏,肺肾摄纳失常,气不归原,津凝为痰。
临床表现
短气息促,动则为甚,吸气不利,咯痰质黏起沫,脑转耳鸣,腰酸腿软,心慌,不耐劳累。或五心烦热,颧红,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或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苔淡白,质胖,脉沉细。
治法
补肺益肾。
常用方剂
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加减。
常用中药
熟地、山萸肉、胡桃肉、人参、麦冬、五味子、茯苓、甘草、半夏、陈皮。
常用腧穴
肺俞、膏肓俞、足三里、太渊、太溪。
常见证型
肺肾气虚证、肺肾阴虚证。
针灸疗法
毫针补法,可酌情用灸。
预防调护
注意保暖,防止感冒,避免因寒冷空气的刺激而诱发。根据身体情况,作适当的体育锻炼,以逐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饮食宜清淡,忌肥甘油腻,辛辣甘甜,防止生痰生火,避免海膻发物,烟尘异味,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情绪的影响,劳逸适当,防止过度疲劳,平时可常服玉屏风散、肾气丸等药物,以调护正气,提高抗病能力。
转归及预后
部分青少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正气渐充,肾气日盛,再辅以药物治疗,可以终止发作;而中老年及体弱患者,肾气渐衰,发作频繁,则不易根除。或在平时亦有轻度哮鸣气喘,若大发作时持续不已,可出现喘急鼻煽,胸高气促,张口抬肩,汗出肢冷,面色青紫,肢体浮肿,烦躁等喘脱危候。如长期不愈,反复发作,病由肺脏影响及脾、肾、心,可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之肺胀重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