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为欠为嚏
肾气上逆的症状
五脏气逆证中,肾气上逆的症状,出《素问·宣明五气篇》。欠,呵欠;嚏,喷嚏。高士宗《素问直解》:“病气在肾,则为欠为嚏,欠者阴阳相引;嚏者,阴出于阳也。”临床上,肾虚精不足以养神者,常见精神萎靡不振,呵欠频作,昏昏欲睡。而肾阳虚者,易生外寒,每遇气候寒温变化,即喷嚏不断,均属肾虚气逆之证。
解读
“欠”指张口深吸气,微有响声的表现。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前者因困倦欲睡而欠者,不属病态;病者不拘时间,呵欠频频不止,称数欠,多因阴盛阳衰之故,与肾气不充密切相关。关于本句之“为嚏”历来学者颇多争议,或认为“为嚏”为衍文。有学者从肺与肾相表里的角度解释经文,认为喷嚏之症初病在肺,久病可及脾及肾。
中医应用
一、肾为欠
中医理论认为,肾主骨生髓通于脑,脑为髓海,若肾虚失养,髓海空虚,则见频繁呵欠。临床上,患者“呵欠”频繁常见于体质虚弱患者,从西医角度看,多见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癫痫、偏头痛发病前及部分有中风先兆患者。因此,若见有以“呵欠”为特征表现者,伴神疲乏力、萎靡不振、表情淡漠、困倦嗜睡者,当先区分生理性抑或是病理性,再考虑从肾论治。
二、肾为嚏
1、“嚏”之新发者,其病在肺
肺气未虚之时,病只局限于肺,未累及它脏。此时“嚏”之病,是伤寒之属,为表实证。《景岳全书》曰:“凡由风寒而鼻塞者,以寒闭腠理,则经络壅塞而多鼽嚏”。治法:解表祛寒。代表方:麻黄汤等。
2、“嚏”之病久,变化多端
(1)肺虚及脾(胃)
“嚏”之病久,无肺气不虚者也。导致肺气虚有二:一是病前已虚;二是发病后由于病邪过强或久留使肺气受损所致,也就是邪正斗争的结果。肺气虚必然会子盗母气累及脾(胃)。此种情形,病程数以月计,必伴胃纳欠佳,稍有多饮多食则腹胀,动则多汗或自汗,遇冷易嚏,大便易泄易秘,常见于学龄前儿童。治法:健脾益气固表。代表方:玉屏风散加味。
(2)肺虚及心脾
肺虚而损及心脾临证亦多见,好发于管理人员、白领阶层,特别是中学生,学业繁重思虑过多,更易伤心脾,使“嚏”常发而难愈,病程可以年计。有时看电视太久则耗神,亦易致嚏发流清涕。有时于清晨起床,神气未完全苏醒过来时,打喷嚏。治法:补益心脾,安神醒脾。常用方:归脾汤加减。
(3)肝肾亏损
肝肾同源,肝亏而肾亦损,肾亏而肝亦无不虚。因为肝血有赖于肾精的滋养,而肾精也不断得到肝血所化之精的填充,精血相互滋生。精血就是肝肾,肝肾就是精血,是人之根本。病久必损及根基,故肝肾亏损是终极,有“肾为欠、为嚏”之言也。治法:滋养肝肾、固本培源。代表方:六味地黄丸加减。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6-14 05:16
目录
概述
解读
中医应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