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的病因
肿瘤学
肿瘤的病因,人体肿瘤的致病因素。根据现代细胞生物学观点,肿瘤是一类细胞疾病,其基本特征是细胞的异常生长。由于每个肿瘤都起源于单一细胞,所以肿瘤细胞的恶性行为是通过细胞增值传递给子代细胞的,这表明肿瘤是涉及遗传基因(DNA)改变的疾病。然而,这绝不是说肿瘤就是遗传病,尽管有小部分肿瘤确实是直接由某些突变基因的遗传而产生的(见肿瘤的遗传)。肿瘤的发生与形成肿瘤的那些细胞的DNA损伤密切相关。如果DNA不能被环境改变,就不会有允许自然选择发生的多样性遗传潜能的存在。
引起因素
绝大多数肿瘤是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
环境因素
分为三大类,即生物(主要是病毒)、物理(主要是辐射)和化学物质。人类主要是通过各种生活方式或职业接触暴露于这些致癌因素。而且,在多数情况下,人类不是简单地暴露于单一的致癌因素,而往往是通过各种生活方式暴露于复杂的致癌物的混合物。
生物致癌物
据估计,15%的人类肿瘤是病毒引起的。病因关系比较明确的有乙型肝炎病毒与原发性肝癌,人乳头瘤病毒与子宫颈癌,人I型T细胞白血病病毒与成人T细胞白血病,爱泼斯坦–巴尔二氏(EB)病毒与伯基特氏淋巴瘤,人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病毒)与卡波济氏肉瘤。此外,EB病毒可能与鼻咽癌有关,丙型肝炎病毒可能也与肝癌有关。根据致癌病毒的性质和结构,一般将其分为RNA肿瘤病毒和DNA肿瘤病毒。肿瘤病毒除具有病毒的一般生物学特征外,可通过整合其DNA或RNA到宿主细胞DNA上发挥作用,致使细胞恶性转化。除病毒外,还有一些微生物感染有致癌作用。幽门螺杆菌是导致慢性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原因,而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癌的癌前病变,这提示此种细菌感染可能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物理致癌物
主要有电磁辐射、紫外线辐射和一些矿物纤维如石棉。这些物质天然而普遍地存在于环境中,原本对人类是无害的,人类已适应了它们的存在。它们之所以成为肿瘤的危险因素,是由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所造成的。例如电磁辐射,地球上的生物普遍暴露于而且适应于宇宙射线和地球本身放射性的辐射,但核工业和核医学等人为的使用核素却大大增加了辐射强度。石棉之所以成为致癌物,更是与它被开采和商业化使用密不可分。
化学致癌物
18世纪时人们就提出化学物质与癌症有关,长期职业接触煤烟、煤焦油、沥青、页岩和石油的工人,皮肤癌、肺癌和某些肿瘤的发病率显著增加。到20世纪初,人们弄清上述有机物中主要的致癌成分是多环芳烃类化合物,另一类化合物即芳香胺类,作为合成染料的中间体和橡胶及润滑油的抗氧化剂使用时具有致癌性。人体本身的某些生理和病理过程如炎症、氧化应激反应、营养和激素失衡以及反复的组织损伤等,也可产生致癌的化学物质如氧自由基等。化学致癌物种类繁多,其性质和作用机制多种多样,但大多数化学致癌物都具有一个共同的性质,即可形成亲电子性的衍生物。在细胞内,亲电子的致癌物极易与亲核的DNA反应,导致基因突变进而诱发细胞癌变。
肿瘤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决定个体的易感性。至少有三种机制导致某些个体对肿瘤易感。①通过遗传获得突变基因。这种突变基因是细胞癌变通路的关键基因。②通过遗传获得的突变基因使携带者对环境因素作用的敏感性增高,导致和加速癌变事件的发生和累积。③通过遗传获得突变基因而有利于癌变细胞的克隆选择和生长。而非遗传易感组织的癌变则需要长时间和更多的突变累积。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是癌变通路的关卡,这两类数量过百的基因在调控细胞生长和分化中起中心作用。故遗传的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突变使之获得功能(癌基因)或丧失功能(抑癌基因)是肿瘤易感性的决定因素。
参考资料
肿瘤的病因.中国大百科全书.
关于肿瘤.成都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1 08:59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