胁制,汉语词汇,拼音xié zhì,意思为出处以威力强迫、控制。
解释
亦作“脇制”。 犹挟制。以威力强迫、控制。
出处
《新唐书·李泌传》:华人为之用者,独周挚、高尚等数人,馀皆胁制偷合。
《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咸平三年》:济州贼魏捷……自陈为恶党所胁制,愿首罪效力。
宋·李纲《论使事札子》:今虏使之来,其用事者,未必不以兵随之,以为胁制之术,顾朝廷所以措置如何耳!
明·刘元卿《贤奕编·方正》:蔡京辅政,卖弄威权,脇制中外。
《东周列国志》第五回:州吁即位三日,闻外边沸沸扬扬,尽传说弑兄之事,乃召上大夫石厚商议曰:“欲立威邻国,以胁制国人,问何国当伐?”
太平天囯吴容宽《诏书盖玺颁行论》:此二百年中,我中国之良民,不且投其罗网而不知,受其胁制而不觉乎?
梁启超《再驳某报之土地国有论》三:企业家苟欲尅减庸银之率,则劳动者可相率罢工归农,则企业家不惟不能脇制劳动者,而劳动者反能脇制企业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