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
印戒细胞癌是高度
恶性肿瘤之一,约占
胃癌的9.9%,具有
侵袭力强,病程进展快,恶性程度高的特点。胃癌分为
乳头状
腺癌、管状腺癌、
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
腺鳞癌、
鳞状细胞癌、
未分化癌等。其中,印戒细胞癌是一种含有大量黏液的特殊胃癌类型,由于细胞中充满了黏液,把
细胞核挤向了细胞的一侧,使其外形酷似一枚戒指,故得其名。本病多发于中青年,特别是青年女性,大多数专家认为该病的发生可能和青年女性的
雌激素代谢旺盛有关。
早期
胃癌大体分型分三型:隆起型(Ⅰ、Ⅱa、Ⅱa+Ⅱc),平坦型(Ⅱb)及凹陷型(Ⅱc、III、Ⅱc+Ⅲ、Ⅲ+Ⅱc)。早期胃印戒细胞癌大体类型以凹陷型为主,黏膜内癌所占比例多。进展期胃癌的病理分型,Borrmann分型分四型:Ⅰ型结节型;Ⅱ型
溃疡限局型;Ⅲ型溃疡
浸润型;Ⅳ型弥漫浸润型。进展期胃印戒细胞癌在临床上倾向于
弥漫性浸润,且常伴有明显的纤维化或硬化,如果发现较迟,常易浸润整个胃,使整个胃壁硬化,而呈“
皮革胃”,一旦发展到“皮革胃”这个阶段,常属胃癌中、晚期,
预后差。
早期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少数人有恶心、呕吐或是类似
溃疡病的上消化道症状。疼痛与体重减轻是进展期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患者常有较为明确的上消化道症状,如上腹不适、进食后饱胀,随着病情进展上腹疼痛加重,食欲下降、乏力。根据肿瘤的部位不同,也有其特殊表现。
贲门胃底癌可有
胸骨后疼痛和
进行性吞咽困难;病灶在
幽门附近的患者有
幽门梗阻表现;肿瘤破坏血管后可有
呕血、
黑便等
消化道出血症状。腹部持续疼痛常提示肿瘤扩展超出胃壁,如
锁骨上
淋巴结肿大、
腹水、
黄疸、
腹部包块、直肠
前凹扪及
肿块等。晚期患者常可出现
贫血、消瘦、
营养不良甚至
恶病质等表现。
数字化X线胃肠造影技术的应用,目前仍为诊断本病的常用方法。常采用气钡双重造影,通过黏膜相和充盈相的观察作出诊断。早期患者的主要改变为黏膜相异常,进展期患者的形态与胃癌大体分型基本一致。
在诊断中,腹部超声主要用于观察胃的邻近脏器(特别是肝、胰)受浸润及
淋巴结转移的情况。
多排螺旋
CT扫描结合三维立体重建和模拟内腔镜技术,是一种新型无创检查手段,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和术前
临床分期。利用癌组织对于氟和脱氧-
D-葡萄糖(FDG)的
亲和性,采用正电子发射成像技术(PET)可以判断淋巴结与远处转移病灶情况,
准确性较高。
(1)根治性手术 原则为整块切除包括癌灶和可能受浸润
胃壁在内的胃的部分或全部,按临床分期标准整块清除胃周围的淋巴结,重建消化道。
(2)姑息性手术 原发灶无法切除,为了减轻由于梗阻、穿孔、出血等
并发症引起的症状而作的手术,如胃
空肠吻合术、空肠造口、穿孔修补术、姑息性
胃切除术等。
用于根治性手术的术前、术中和术后,延长生存期。晚期患者采用适量化疗,能减缓肿瘤的
发展速度,改善症状,有一定的
近期效果。早期根治术后原则上不必
辅助化疗,有下列情况者应行辅助化疗:病理类型恶性程度高;癌灶面积大于5cm2;多发癌灶;年龄低于40岁。
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姑息手术后、根治术后复发者需要化疗。
包括
放疗、
热疗、
免疫治疗、中医中药治疗等。本病的免疫治疗包括非特异
生物反应调节剂如
卡介苗、
香菇多糖等;细胞因子如
白介素、
干扰素、
肿瘤坏死因子等;以及过继性免疫治疗如
淋巴细胞激活后
杀伤细胞(LAK)、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等的临床应用。抗血管形成基因是研究较多的
基因治疗方法,可能在本病的治疗中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