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总管T管引流或胃肠道用于导管造瘘后,其机体解剖发生改变,在横结肠系膜上、下或裂口处形成异常间隙,肠曲钻入引流管与侧腹壁之间的间隙,就形成胆肠内引流术后内疝。临床表现为急性机械性小肠梗阻的症状和体征,需尽早手术治疗。
病因
1.异常间隙形成
胆肠内引流术后内疝形成的主要解剖基础是术后解剖发生改变,形成异常间隙,实施胆肠内引流手术时,须在横结肠系膜上开一口,将远端游离的空肠襻穿过此开口上提与胆道吻合,在横结肠(系膜)上下形成了2个异常的间隙,上间隙由于横结肠及其系膜,大网膜的阻挡,极少导致肠管窜入,而且因其比较宽大,即使肠管窜入亦很少发生嵌顿,下间隙则较小,一旦小肠疝入易于发生嵌顿。
2.横结肠系膜裂口形成
术中空肠襻经横结肠系膜开口穿行后,若忘记修补固定或缝合针距过宽或与穿过横结肠系膜开口处的肠壁固定不牢,导致缝线脱落等,均可使其形成异常裂口,成为胆肠内引流术后内疝形成的病理基础,肠襻可由此裂隙疝入。
3.肠功能紊乱
腹内压增高,术后饮食的恢复,质与量的改变,可引起肠蠕动亢进或肠功能紊乱,如遇有腹内压增高(如严重腹胀),体位改变等因素,易促使肠管由横结肠系膜裂口或下间隙疝入而发生内疝。
临床表现
胆肠内引流术后内疝多于术后近期发生,临床表现为典型急性机械性小肠梗阻的临床表现。
1.症状
(1)腹痛表现为阵发性绞痛,可持续数秒或数分钟,疼痛期间伴有肠鸣音亢进,肠鸣音呈高调,有时可闻到气过水声,如果疼痛间期不断缩短,以致成为剧烈的持续性腹痛,应考虑发生肠绞窄可能。
(2)呕吐早期为反射性呕吐,吐出物为食物或胃液,进食或饮水均可引起呕吐;晚期呕吐物为肠内容物。
(3)腹胀发生绞窄时,腹部呈不对称性膨胀,可触到膨大的肠襻。
(4)排气、排便停止完全性肠梗阻发生后,患者多不再排气、排便。
2.体征
早期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腹胀,可见肠型或蠕动波;触及腹部柔软,可扪及肿胀肠襻,有轻度压痛;肠襻内有较多的气体和液体时可闻及振水音,肠管发生绞窄时,体温升高,心率加快,腹部可有局限性压痛及腹膜刺激征,有时可触及绞窄的肠襻,绞痛时可听到气过水声和高调的金属音。
同其内疝一样,本病术前难以确诊,多因术后急性肠梗阻手术时得以明确诊断,如胆肠内引流术后近期发生机械性肠梗阻,则应高度警惕内疝形成的可能。
检查
1.红细胞
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比积因脱水,血液浓缩而升高。
2.白细胞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明显升高时考虑发生肠绞窄。
3.电解质检查
血清电解质,如K+,Na+,Cl-等检查反映机体电解质紊乱的情况。
4.血气分析
反映机体酸碱失衡情况。
5.呕吐物和粪便检查
有大量红细胞或隐血阳性,考虑肠管有血运障碍。
6.X线检查
肠梗阻发生4~6天后,X线检查即显示出肠腔内气体,立位或侧卧位拍片,可见多数液平面及气胀肠襻。
并发症
肠管发生绞窄和坏死是胆肠内引流术后内疝的主要并发症,此时腹部症状加重,可有全身中毒症状,严重者可出现中毒性休克。
治疗
一旦确诊或怀疑本病,应尽早行剖腹探查手术,以明确诊断,复位疝入和嵌顿的肠管,封闭裂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