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夹
山区运送物资的工具
山区运送物资的一种工具。形似背篓,结构大多为木条。有天平背夹、月儿弯背夹、瘦背夹三种结构。
简介
山区运送物资的一种工具。川北大巴山至今还有从事山路运输业的“背二哥”(也叫“背脚”、“背佬儿”)。所用的运输工具是原始而古朴的背夹。有三种,天平背夹、月儿弯背夹、瘦背夹。瘦背夹专用于背柴,其造形结构就是井字形木条组合,形容人骨瘦如柴,因而叫瘦背夹。还有一种竹编的叫背篼,呈喇叭形状,上大下小,各种背夹的造型设计都是如此,它使负荷的重力由横向转变为垂直,甚至前倾,从而大大减轻。背夹(背篼)底部尖小,大大减少了崎岖山道坡度大、梯坎高所可能产生的羁绊和阻碍。而那只“T”型的打杵(川西叫“拐扒子”),行路时既可以承力又可保持身体重量的平衡,“打一杵”(歇息)时,将其支在背夹(背篼)底部,与两只脚形成三角支撑,让身体解放出来,轻松轻松。
关联语汇
如“背篼”:竹编背篓。清李实《蜀语》:“竹器曰篼。”(按:是对盛物竹器的泛指)也叫“背笼”:民国22年《达县志·风俗》引古郡志云:“背笼为荷,具襁褓,负婴孩。”连结肩背和背笼的竹编背带叫“背笼系系”,是一个富有乡土气息的方言叠词。“背遭”:遭受处罚。与“背时”同义。有新方言“背书”:责令作自我检查,自我批评。“背”:音bèi。①地方偏僻;②听不见:耳朵背。“背汗”:出大汗后,毛孔突然因冷风或冷水刺激而关闭,汗水出不来,引起生病。“背心”:身体的背部。也说“背壳壳”。歇后语:牛背心打一捶——不来气。如说“背心儿”,则是指无袖汗衫。民国22年《达县志·风俗》:“即古之半臂短无袖,可制以杂色。”另有“背褡儿”一语,指马甲。褡儿:合音dɑr。开江马号山中有一首民歌:对门那个妹儿,穿的红背褡儿。叫你过来说句话,问你嫁不嫁?你不嫁,我不讨,嫁跟别个可惜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17 20:09
目录
概述
简介
关联语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