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沟背棍是一项综合性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在历朝历代民间艺人的不懈努力下,博采众长,形成了一门集戏剧内容之精华、舞蹈动作之飘逸、雕塑造型之优美、杂技惊险之玄妙、绘画色彩之缤纷于一体的独特的传统民俗文化。“南庄的火、太谷的灯,
徐沟的
背棍爱煞人。”一句广为流传的民谚,生动地传递出徐沟背棍的魅力,而徐沟背棍被誉为“空中芭蕾” 。
作为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逢年过节,表演
背棍成了
徐沟人最热衷的事情,背棍铁棍的制作有许多高难度的技术。绑棍既要绑出奇巧的结构,又要绑出表演者舒展端庄的体态,过去的老艺人绑棍都要搭席棚。据说怕观众过早发现棍式结构的秘密,失去观赏的神秘感。
徐沟的背铁棍既区别于其他地方的艺术形式,也有类似的
艺术形式,
背棍比它们好就好在有三个特点,第一个叫无言的
戏剧,因为内容都是取材于民间传说,传统的戏剧,但它又不是简单的把故事戏剧的某个场景固定下来,而是把戏剧的内容,人物情节,道具,经过提炼以后,浓缩成一个场景。比如说我们有一个四人棍叫做《
凤仪亭》。下面背棍的人扮演
董卓,他手里托着一个太师椅,这个太师椅本来应该是董太师坐的,但是上面坐的不是董卓,坐的是吕布。这里有个隐喻,就是在
吕布、董卓和
貂蝉的关系中,吕布已经占据了董卓的位置,所以他坐在了
太师椅上,吕布得意洋洋地手里抱着他的武器
方天画戟,在这个戟尖上站着貂蝉,而真正得意的在上面表演的是貂蝉,正好三个人的神态,准确的把这个《
凤仪亭》中各个人的心态和他们的前后关系表演出来了。第二个它的特点就是空中的舞蹈。比方说抬铁棍的,我们要求棍子要颠起来,但不是依靠人的身体颠,要求上身绝对不动,手往腰这里一推,单让棍子往肩膀上一压,使棍子弹起来以后既有弹性,又很平稳。咱们背铁棍的第三个特点就叫做流动的杂技,看到下面这个人像大力士一样,托着个东西,上面站着一个人。比如咱们有一个
背棍叫《许仙借伞》下面的人扮
许仙,手里托着一把过去的伞,就在伞这么薄的边上,站着一个白娘子,怎么站上去的谁都不清楚。”
“徐沟背棍”经
过辈辈相传,不断创新,吸收了西方芭蕾的“托举”,民间
高跷的“凌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飘逸的
舞蹈动作,伴随着独具特色表演步伐,在展现艺术魅力的同时又让人为其中蕴含的传统民俗特色所折服。
杂技的惊险,舞蹈的飘逸,戏剧的浓缩,吸引了无数的观众。近几年来徐沟人以朴实的臂膀把背铁棍扛到了北京、深圳等地表演,并多次被搬上银幕名扬海内外。民间艺术背铁棍已成为
旅游业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今
徐沟的儿童比过去幸福多了,从小接受艺术教育,幼儿园已成为
背棍小明星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