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始见于春秋时期的文字中(字形1)。
战国时期作图2,《说文》小篆作图3。“胎”字是
形声字。是由“
月”和“
台”组成的。
《说文》中说“胎,妇孕三月也。从肉,台声。”“月”字表义,表示胎儿是母体内所怀的幼小肉体。“台”读tāi,表声。本义是指未出生的幼体,胚胎。《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刳胎杀夭。”这里引申为胚胎之称。《尔雅·释诂》说“胎,始也。”怀胎意味着生命之始,故引申为初始之称。胎养于母体,故引申有孕育之义。用作量词,也指怀孕(或称生育)的次数。
《唐韵》土来切。《集韵》《韵会》《正韵》汤来切。𠀤音台。《说文》:妇孕三月也。从肉,台,意兼声。《广韵》:始也。《增韵》:凡孕而未生,皆曰胎。《尔雅·释诂》:胎,始也。注:胚胎未成,亦物之始也。《博雅》:人三月而胎。《史记·律书》:营室者,主营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