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赤,病证名。出自《证治准绳·幼科》。表现为初生儿头面、肢体皮肤发赤,多因胎中感受热毒所致。如小儿出生之初,由于皮肤娇嫩,骤与外界接触,出现鲜红色斑者,数天后可自行消退,不必药治。
病因病机
多因胎儿禀赋不足,触冒风邪;或由于断脐,疮痂未敛,致使风邪侵入体内,蕴结为热。或由母体脾胃积热,传给胎儿所致。
临床表现
表现为胎儿出生后,身热皮肤湿红,形如水烫火伤之状。还可见壮热呕吐,精神不宁,睡易惊醒,手足抽掣等。
辨证施治
证候:胎儿出生后,身热皮肤湿红,形如水烫火伤之状。还可见壮热呕吐,精神不宁,睡易惊醒,手足抽掣等。治则:清泄热毒。
1.内治法
(1)主方 清胃汤,母、婴可同服。
若小儿伴有惊风抽搐,治宜熄风镇惊,可用羚羊钩藤汤加减。
(2)犀角丸方 犀角屑、天南星(炮裂)、白附子(炮裂)、干蝎(微炒)、天麻、麻黄(去根节)、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炙令黄)以上七味捣,共为末,用无灰酒二大盏搅令匀,于慢火上煎;旋添酒不停手搅,以酒尽为度。次入:牛黄、腻粉、朱砂、水银(以枣肉研令星尽)麝香、虎睛(微炙)、龙脑,上药并细研,都入酒煎,膏内看硬软和丸如绿豆大。不计时候,以竹沥下三丸。量儿大小加减服之。【《圣惠》治小儿胎风惊热,手脚急强。】
(3)天竺黄散方 天竺黄(细研)、胡黄连、犀角屑、天麻(酒浸,焙干)、蝉壳(微炙)、牛黄(细研)上件药捣为散,都研令匀。不计时候,以新汲水调下,二岁以上加药服之。【《圣惠》治小儿胎风惊热,搐搦、心神烦乱或渴。】
(4)牛黄散方 牛黄(细研)、人参(去芦头)、甘草(炙微赤,锉)、郁金、川大黄(锉碎,微炒)、朱砂(细研,水飞过)、胡黄连、真珠(末)上药捣,为细散,都研令匀。不计时候,以蜜水调下。量儿大小加减服之。【《圣惠》治小儿胎风,心热惊痫。】
(5)朱砂散方 朱砂、牛黄、天竺黄、铁粉、麝香上件药都研令细,每服以竹沥调下。不计时候,量儿大小以加减。【《圣惠》治小儿胎风惊热。】
(6)牛黄散方 牛黄、朱砂(并细研)、天竺黄、铅霜(各细研)、人参(去芦头)、马牙硝(细研),上件药捣,为散。每服以薄荷汤调下,量儿大小加减服之。【《圣惠》治小儿胎风及惊风。】
(7)牛黄丸子方 牛黄、朱砂(各细研)、犀角屑、蝎梢(炒)、水银(用黑铅一分同结砂子,细研)、天浆子、天南星(炮裂)、麝香(细研)上药捣,共为末,以糯米饭和丸如绿豆大。不计时候,以薄荷汤化破服之。量儿大小以加减。【《圣惠》治小儿胎中久积风热,发渴,手足搐搦,多惊不睡。】
(8)露蜂房丸方 露蜂房(炒令黄色)、天南星(炮裂)、蚕蛾(微炒)、朱砂(细研,水飞过)、天浆子(微炒)、干蝎(微炒)、腻粉、牛黄(细研)、水银(以枣泥研令星尽)上件药捣,共为末,都研令匀,以炼蜜和丸如绿豆大。不计时候,煎槐、柳、薄荷汤下。量儿大小以加减。【《圣惠》治小儿胎风,搐搦、壮热、多惊。】
(9)天竺黄丸方 天竺黄(细研)天南星(炮裂)胡黄连、铅霜、牛黄(并研细)上件药捣,共为末,研入牛黄等令匀,用枣肉和丸如绿豆大。不计时候,以乳汁研破服之。量儿大小以加减,如三岁以上用酒及荆芥汤下。【《圣惠》治小儿胎风,手足抽掣。】
2.外治法
外敷如意金黄散。
预防护理
1.预防
(1)妊娠期注意饮食卫生,忌酒和辛热之物。不可滥用药物。
(2)注意保护新生儿脐部、臀部和皮肤,避免损伤,防止感染。
2.护理
(1)婴儿出生后密切观察皮肤颜色的变化,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2)注意观察胎赤患儿的全身证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吸吮困难、惊惕不安、两目直视、四肢强直或抽搐,以便对重症患儿及早发现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