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黄,中医病名。胎黄病以婴儿出生后皮肤面目出现黄疸为特征,因与胎禀因素有关,故称“胎黄”或“胎疽”。我国早在隋代对胎黄的病因、症状已有论述。建国以来对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胎黄进行了系统的临床观察与研究,在应用中药治疗与预防病理性胎黄方面均取得重要的进展。西医学称胎黄为新生儿黄疸,包括了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和血清胆红素增高的一系列疾病,如溶血性黄疸、胆道畸形、胆汁瘀阻、肝细胞性黄疸等。
名词解释
胎黄以婴儿出生后皮肤面目出现黄疸为特征,因与胎禀因素有关,故称“胎黄”或“胎疽”。
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西医学称胎黄为新生儿黄疸,包括了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和血清胆红素增高的一系列疾病,如溶血性黄疸、胆道畸形、胆汁瘀阻、肝细胞性黄疸等。
病因
形成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原因很多,主要有湿热蕴结、寒湿阻滞、久则气滞血瘀。胎黄的病变脏腑在肝胆、脾胃。其发病机理主要为脾胃湿热或寒湿内蕴,肝失疏泄,胆汁外溢而致发黄,日久则气滞血瘀。
病机
1.湿热郁蒸 由于孕母素蕴湿盛或内蕴湿热之毒,遗于胎儿,或因胎产之时,出生之后,婴儿感受湿热邪毒所致。热为阳邪,故黄色鲜明如橘皮。热毒炽盛,黄疽可迅速加深,而湿热化火,邪陷厥阴,则会出现神昏、抽搐之险象。若正气不支,气阳虚衰,可成虚脱危证。
2.寒湿阻滞 小儿先天禀赋不足,脾阳虚弱,湿浊内生;或出生后为湿邪所侵,湿从寒化,可致寒湿阻滞。寒为阴邪,故黄色晦暗。
3.气滞血瘀 部分小儿禀赋不足,脉络阻滞,或湿热蕴结肝经日久,气血郁阻,可致气滞血瘀而发黄。气机不畅,肝胆失常,脉络瘀积而致,故黄色晦暗,伴肚腹胀满,右胁下结成痞块。
临床诊断
1.诊断要点
1)黄疽出现早(出生24小时内),发展快,黄色明显,也可消退后再次出现,或黄疸出现迟,持续不退,日渐加重。肝脾可见肿大,精神倦怠,不欲吮乳,大便或呈灰白色。
2)血清胆红素显著增高。
3)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试验阳性或阴性。
4)母子血型测定,检测ABO或Rh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性黄疽。
5)肝功能可正常。
6)肝炎综合征应作肝炎相关抗原抗体系统检查。
2.鉴别诊断
胎黄要区别属于生理性黄疸还是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 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一般无其他临床症状。在此期间,小儿一般情况良好,不伴有其他临床症状。
病理性黄疸 黄疽出现早(出生24小时内),发展快,黄色明显,也可消退后再次出现,或黄疸出现迟,持续不退,日渐加重。黄疸伴贫血,网织红细胞增高,为溶血性黄疸。黄疸伴中毒症状,如神萎、体温不升或有波动,多为败血症。黄疸伴有消化道症状,血清胆红素有波动,多考虑新生儿肝炎。黄疸伴肝脏进行性肿大,大便灰白,黄疸逐渐加深,多为先天性胆道闭锁。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胎黄以皮肤、面目发黄为主证,辨证首先要区别其性质,以黄疽出现的时间、程度、消退情况,结合全身症状以区别属生理性胎黄还是病理性胎黄。其次辨别胎黄的阴阳属性,凡黄疽色泽鲜明如橘,烦躁多啼,口渴喜饮,舌红苔黄腻,属阳黄;黄疽色泽晦暗,久久不退,神疲肢凉,腹胀食少,大便稀溏,舌淡苔薄,则属阴黄。
治疗原则
生理性黄疸可自行消退,不需治疗。病理性黄疸治疗以利湿退黄为基本法则。根据阳黄与阴黄的不同,分别治以清热利湿退黄和温中化湿退黄。气滞瘀积证以化瘀消积为主。由于初生儿脾胃薄弱,故治疗过程中尚须顾护后天脾胃之气,不可过用苦寒之剂,以防苦寒败胃,克伐正气。
证治分类
1)湿热郁蒸
证候:面目皮肤发黄,色泽鲜明如橘,哭声响亮,不欲吮乳,口渴唇干,或有发热,大便秘结,小便深黄,舌质红,苔黄腻。
分析:此为阳黄证。湿热之邪蕴阻脾胃,肝胆疏泄失常,胆汁外溢,故面目皆黄;热为阳邪,故黄疸色泽鲜明;热甚于内。故口渴唇干,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为湿热之象。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茵陈蒿汤加味。
常用药:茵陈、栀子、大黄、泽泻、车前子、黄芩、金钱草。
2)寒温阻滞
证候:面目皮肤发黄,色泽晦暗,持久不退,精神萎靡,四肢欠温,纳呆,大便溏薄色灰白,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腻。
分析:寒属阴邪,湿性粘滞,寒湿内阻,肝胆疏泄失常,故黄疸晦暗,持久不退;寒湿中阻,脾阳不振,故纳呆、便溏;舌淡、苔白腻为寒湿之象。
治法:温中化湿。
方药:茵陈理中汤加减。
常用药:茵陈、干姜、白术、甘草、党参、薏苡仁、茯苓。
3)气滞瘀积
证候:面目皮肤发黄,颜色逐渐加深,晦暗无华,右胁下痞块质硬,肚腹膨胀,青筋显露,或见瘀斑、衄血,唇色暗红,舌见瘀点,苔黄。
分析:气滞血瘀,肝胆疏泄不畅,故黄色晦暗无华。瘀血内阻故右胁下结成痞块,质硬。血瘀内阻,血不循经,故见衄血、瘀斑。
治法:化瘀消积。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常用药:柴胡、郁金、枳壳、桃仁、当归、赤芍、丹参。
其他疗法
1.中成药剂
茵栀黄注射液每次—50mL,加等量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1日1次。用于湿热郁蒸证。
2.外治疗法
黄柏30g。煎水去渣,水温适宜时,让患儿浸浴,反复擦洗10分钟。1日2次。
3.推拿疗法
胆红素脑病后遗症见肢体瘫痪、肌肉萎缩者,可用推拿疗法,每日或隔日1次。方法:在瘫痪肢体上以滚法来回滚5-10分钟,按揉松弛关节3-5分钟,局部可用搓法搓热,并在相应的脊柱部位搓滚5-10分钟。
转归预后
治疗方法得当,方可痊愈。
预防调护
1.预防
1)妊娠期注意饮食卫生,忌酒和辛热之晶。不可滥用药物。如孕母有肝炎病史,或曾产育病理性胎黄婴儿贵,产前宜测定血中抗体及其动态,并采取相应预防性服药措施。
2)注意保护新生儿脐部、臀部和皮肤,避免损伤,防止感染。
2.护理
1)婴儿出生后密切观察皮肤颜色的变化,及时了解黄疸出现时间及消退时间。
2)新生儿注意保暖,提早开奶。
3)注意观察胎黄患儿的全身证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吸吮困难、惊惕不安、两目直视、四肢强直或抽搐,以便对重症患儿及早发现和治疗。
文献摘要
《诸病源候论儿杂病诸候·胎疽候》:“小儿在胎,其母脏气有热,熏蒸于胎,至生下。小儿体皆黄,谓之胎疸也。”
《活幼心书·卷上》:“身黄暑湿蒸脾得,内外因分治最良;更有胎传生便见,母宜多服地黄汤。”
《医宗金鉴·卷五十四·黄疸门》:“阴黄者,乃脾湿、肾寒,两虚而成,此最为危候。温脾去黄,以理中汤加茵陈主之;温肾去黄,以茵陈四逆汤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