胔,汉语汉字,读作zì,其本意为腐烂的肉。
详细释义
(参考资料:)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集韵》疾智切《正韵》资四切,𠀤音渍。《说文》鸟兽残骨曰骴,可恶也。《礼·月令》掩骼埋胔。《注》肉腐曰胔。《前汉·陈汤传》埋胔。《注》有肉曰胔。
又《广韵》疾移切《集韵》才支切,𠀤音疵。《广韵》人子肠名。
又水族之名。《左思·吴都赋》摸蝳蝐,扪胔蠵。
又《集韵》墙之切,音慈。水肠谓之胔。《淮南子·说山训》海水虽大,不受胔芥。《释文》胔,音慈。
又《五音集韵》秦昔切,音籍。病也,瘦也。
又《五音集韵》疾二切,音自。骨有肉也。 《集韵》本作骴。亦作搓㱴殐。或书作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