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怀琛(1886年3月8日—1938年1月18日),原名有怀,字季仁,后改寄尘。胡朴安之弟,
泾县溪头村人。中国近现代学者、诗人、编辑家、教育家。
20岁再试,因不避清帝讳,被黜。从此深恶科举,不作八股文与试帖诗。后去上海入育才中学(即南洋中学)就读。毕业后以卖文自给,终日笔耕,日写千言,勤奋好学。宣统二年(1910年)受聘于《神州日报》担任编辑,在新思潮影响下毅然剪辫,并以文字竭力鼓吹革命。翌年(1911年)与兄胡朴安一起加入南社,旋与柳亚子结成金兰之契。辛亥革命爆发,与柳亚子编撰《警报》鼓吹革命。后因《神州日报》发表文章诋毁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胡怀琛愤然退出该报,去《太平洋报》工作,与柳亚子负责该报文艺版编撰,后又任《中华民报》编辑。在新闻界颇著名声。民国5年(1916年)4月到京奉铁路编译局任科员,历时半年,辞职南归。民国8 年编写《长江·黄河》、《自由钟》等通俗诗集,自费印售。
翌年应聘于沪江大学,任教国文系。该校校长美国人
魏馥兰(Franco.J.W hoire)多次要他入基督教,均予拒绝,后辞职。又应王云五邀受聘去商务印书馆任编辑,参与革新初等、中等学校教科书编选工作。同年任书馆《小说世界》编辑,后又参加《万有文库》古籍部分编辑工作。继后,先后在中国公学、沪江、持志等大学及正风学院担任教授,授中国文学史、中国哲学史等课,民国21年受聘于上海通志馆任编纂。在任教与编辑业余期间又勤于选编、撰写、著述,涉及文学史、哲学、经学、佛学、考据学、地方志、诗歌、小说、传记、评论、杂记等,门类广博,存目多达152种,约1500余万字。
主要著作有《国学概论》、《墨子学辨》、《老子学辨》、《托尔斯泰与佛经》、《文字源流浅说》、《简易学说》、《
中国文学史略》、《修辞学发微》、《中国诗学通评》、《
中国民歌研究》、《
中国小说研究》、《中国文学过去与未来》、《中国戏曲史》、《中国神话》、《文艺丛谈》、《清季野史》、《上海外记》、《苏东坡生活》、《陆放翁生活》等百余种,并先后由当时商务、世界、广益、崇文、新中国书局出版。
胡怀琛一生好学,家境贫困,无恒产,但喜购书收藏。初寓上海南市,民国2 年寓所遭战火焚毁,后迁福履里,两次家毁,藏书殆尽。随又倾囊购买,藏书达万卷。民国26 年“八·一三”战火中,居所又遭炮袭。他先后迁居26次,累遭战火灾祸。家难国仇,郁愤深重,染疾不愈。民国27年1月18日卒于寓所“波罗奢馆”,终年53岁。
1932年,被聘为上海市通志馆编纂。搜集整理一批上海地方史志珍贵资料,卓有贡献。其藏书以诗文集和课本为特色,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等,收集齐全,刘鹗称其为“三百千千”。收集外文书籍和少数民族作者的汉文诗集1000余种,自元至清末皆有。藏书室有“百瓶花斋”、“波罗奢馆”。惜其藏书在抗战时,被日寇炸毁多半。1940年,哲嗣胡道静将其残余之书捐献给震旦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