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敦欣,1936年10月20日出生于山东即墨,物理海洋学家,中国海洋通量研究的开拓者,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人物经历
1936年10月20日,胡敦欣出生于山东即墨。
1961年,从山东海洋学院(现中国海洋大学)毕业。
1966年,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生毕业,师从物理海洋学家
毛汉礼。
1979年8月—1982年7月,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等做访问学者。
2000年,中美“海洋环流与气候环境联合研究中心”成立,胡敦欣担任中方主任。
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0年,领衔发起“西北太平洋海洋环流与气候试验”(NPOCE)国际合作计划,并任其科学指导委员会主席。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胡敦欣在太平洋发现并命名“棉兰老潜流”,改变了有关太平洋边界流动力学结构的传统认识,对海洋经向热量输送、平衡和气候有重要影响。
胡敦欣的主要成就包括:(1)在太平洋发现“棉兰老潜流”等三支潜流,是热带西太平洋两项重要科学发现之一;(2)在中国陆架发现中尺度涡旋 “东海冷涡”,开创了中国陆架中尺度涡研究;(3)发现“陆架上,凡有上升流的地方,海底沉积必为软泥”的科学规律;(4)发展Hidaka等沿岸上升流经典理论;提出“浙江沿岸上升流的非风生机制”,修正了风生上升流的传统观念;(5)在国际上率先开展陆架海洋通量研究,得出“东海是大气二氧化碳汇区”的重要结论。
根据2021年6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网站显示,胡敦欣先后发表论文230余篇,专著6部。2015年领衔在《Nature》期刊上发表《太平洋西边界流及其气候效应》评述一文。
根据2021年6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网站显示,胡敦欣先后获得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多个奖项。
人才培养
胡敦欣认为,用“从严治学,力戒浮躁”来教育学生,让他们在自己的学业上逐步前进,一步一个脚印,为以后的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是非常必要的。“从严治学”主要是让年轻人养成求真务实的严谨作风、埋头苦干的“老黄牛”精神和“拼命”执著精神。惟有如此,才可能造就一代一流的人才。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胡敦欣是中国海洋通量(JGOFS)研究的开拓者,大洋环流研究的开路人。为推动中国国内外海洋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评)
胡敦欣在海洋科学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他参与WOCE,JGOFS,LOICZ等多项国际海洋前沿研究计划的设计、制定和实施,并将有关研究引入中国,为推动海洋学的发展,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民主同盟青岛市委员会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