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梓,原名吴致民,又名吴铁汉,1900年2月生于湖北省黄梅县考田镇严家林村。从小勤奋好学,喜欢阅读《水浒》、《聊斋志异》、《侠客列传》等古典文学作品,养成了爱打抱不平的性格。目睹军阀的黑暗统治和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深恶痛绝旧制度,立下了救国救民之志。1917年,满怀着追求新知识的渴望,来到武昌,就读于启黄中学。不久,结识了恽代英、宛希俨、陈学渭、林育南,并参加了由恽代英组织的互助社。胡梓经常听恽代英的演讲,阅读《新青年》等进步刊物,受到了新思想的熏陶。
人物生平
1919年,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的消息很快传到了武汉。武昌中华大学的学生,首先奋起响应。恽代英等起草了介绍五四运动的传单,坚决支持北京学生的革命运动。
1920年2月,恽代英、林育南等在互助社的基础上,创办了利群书社。胡梓积极参加了该社的各项活动,并为书社筹办经费。
1921年9月,胡梓考入南京东南大学体育系,次年9月,转读农艺系。在东南大学,他经常和宛希俨、谢远定、曹壮父等进步青年一起阅读、研究马列著作,探索救国救民的途径,抛弃了过去体育救国、农业救国的思想,懂得了只有民众的觉悟、民众的大联合,才是真正的救国力量的道理。1923年,胡梓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3月,孙中山先生逝世后,胡梓在宛希俨的领导下,遵照党的指示,有组织、有计划地举行了孙中山先生逝世宣传周的活动。通过各种形式,宣传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揭露了反动军阀卖国求荣的丑恶面目,抨击了国民党右派的反共罪行。
接着,胡梓又协助宛希俨领导东南大学的党、团员,团结国民党左派和进步青年,积极展开了驱逐郭秉文运动。郭秉文是东南大学的反动校长,他任意开除进步学生,镇压民主运动,民愤极大。在宛希俨、胡梓和学校进步师生的坚决斗争下,终于把郭秉文赶下了台。东南大学的革命力量进一步得到发展,成了南京当时革命运动的中心。
同年5月,上海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卅反帝爱国运动。为了声援上海人民的正义斗争,胡梓在曹壮父、宛希俨的率领下来到下关,成立五卅惨案后援会下关办事处。他们深入到工人中间,发动工人罢工。胡梓等支持英商开办的和记洋行工人向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进行罢工斗争,赞成工人向厂方提出的惩办五卅惨案凶手、承认和记工会、改善生活待遇等13项复工条件,把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结合起来。罢工期间,南京党组织派胡梓等率数百名工人、学生,将和记洋行的买办罗步洲抓起来,关在马车里,押到东南大学进行谈判。和记洋行老板勾结警察厅长王桂林,用武力将罗步洲抢走,并当场打伤学生。这一事件激起了全市人民的极大愤怒,连军警也纷纷罢岗。由于全市人民的反对和罢工斗争的压力,王桂林被迫辞职。这场斗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鼓舞了南京各界人民斗争的信心。
1926年8月,胡梓调回武汉工作。他积极支持中共黄梅县委领导和发动打倒大劣绅石南屏运动。革命群众捣毁了石宅,将石家囤积的粮食、布匹当场低价卖给群众,并将石南屏戴高帽子游街。这次斗争大长了人民群众的志气,大灭了军阀、土豪劣绅的威风,揭开了黄梅县打击土豪劣绅的序幕,促进了革命群众运动的蓬勃开展。
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之后,中共黄梅县委领导机关及农民协会、妇女协会等群众团体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在这黑云压城城欲摧的严重历史关头,胡梓根据党的指示,以中共湖北省委鄂东特派员的身份,于8月重返家乡领导全县秋收暴动。他首先恢复和重建了党的组织,作为秋收暴动的领导核心。接着,以他从武汉带来的“两条半枪”(三条枪中有一条打不响)为本钱,建立了农民自卫军,各区也组织了自卫队;同时,恢复了农会、妇女会、儿童团等群众组织。经过一番准备,10月3日晚,胡梓率领广大农民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秋收暴动。数以万计的农民,手持梭镖、大刀、长矛等武器,打着灯笼火把,象潮水一样冲向县城、大河、蔡山、孔垅等地,涌向土豪劣绅的庄院,一夜间就攻打土豪18处,吓得敌人龟缩县城,不敢越雷池一步。
黄梅秋收暴动,给予敌人以沉重的打击,鼓舞了群众的斗志,播下了革命火种。胡梓考虑到,敌人援兵将至,决定停止攻县城,将农民自卫军撤到乡下,领导农民群众开展“三杀四抗”斗争(“三杀”即杀贪官污吏、杀土豪劣绅、杀地痞流氓;“四抗”即抗租、抗债、抗税、抗捐)。这一斗争击中了敌人的要害,动员了更多的群众投身于革命的洪流。对此,敌人惊恐万分,到处贴布告,悬赏捉拿胡梓等。由于群众的掩护,胡梓仍机智灵活地出没于黄梅的山村、集镇,不断打击敌人。
1927年底,胡梓奉命从黄梅回到武汉。1928年5月,他受中共湖北省委的派遣,以特派员的身份来到鄂东地区的阳新、大冶等县,开始创建鄂东南根据的艰苦斗争。
早在1927年以前,阳新、大冶等县就有了党的组织。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阳大地区党组织遭到了严重的破坏。1927年11月,湖北省委曾派人建立了阳大县委,但不久又遭破坏。胡梓就是在阳大地区党组织处境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来到阳新的。
为了迅速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胡梓风里来雨里去,披星戴月,走遍了鄂东各县。由于他为了革命事业终日奔波,很少理发,常是满脸胡须,鄂东南人民都亲切地叫他“胡子”。他从此也干脆不用原名吴致民,而用化名胡梓。1928年6月,他参与和领导了在曹家湾召开的阳新县委会议。会议决定派石振玉以卖布作掩护,到阳新的大畈,通山的黄沙;刘海山到木港、排市;方步舟、曹之善到龙港去作恢复和发展党组织的工作。胡梓还派出党员干部到大冶、通山、瑞昌,去帮助那里重建党的组织。黄梅、广济在恢复和发展党组织的过程中,也得到了胡梓的指示与帮助。对各县来汇报请示工作的同志,胡梓都给予热情接待,认真向他们传达党中央的指示。胡梓还亲自到阳新唐家湾、中庄铺、沿埠头、石板桥等地,深入工人、农民中间,访贫问苦,协助基层干部开展工作。
在胡梓领导下,经过同志们半年的努力,到1929年2月,鄂东各县、区和部分基层党的组织,基本上得到恢复。党在群众中的影响日益扩大,工会、农会、青年团、“四抗”委员会等群众组织,也纷纷建立起来。
1929年2月,根据中央指示,为了加强党的领导,统一鄂东各县的指挥,在阳新县委的基础上,成立了大冶中心县委。由胡梓任书记,委员有徐宁甲、刘海山等。县委机关设在大冶南山头,中心县委领导大冶、阳新、通山、鄂城、蕲春、浠水、黄梅、广济等县工作。
在大冶中心县委和胡梓的领导下,通过地下党员侯中英联系,阳新、大冶两县的游击队于1929年2月策动了阳新小箕铺民团起义,杀死敌团总,缴获29支枪和全部弹药。为了把游击战争推进到阳新南部,在胡梓的具体指挥下,游击队首先攻打大畈、黄沙的反动武装。获胜后,又集中全力攻克阳新南部敌人的重要据点龙港。至此,党和革命武装在群众中的威望大大提高,革命根据地进一步扩大。
同年6月,根据胡梓的提议,在大冶的南山头将大冶、阳新两县游击队集中编成红十二军,由中央派来的军事干部谢振亚负责指挥。这支红色武装,后来编入红五军五纵队三支队。
1929年10月,何长工、李灿从井冈山率领红五军五纵队挺进鄂东南,开辟革命根据地,使鄂东南的革命斗争走向了一个崭新阶段。10月下旬,大冶中心县委和红五纵队党委在黄沙镇举行联席会议,何长工、胡梓等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决定当时鄂东南的中心任务是:积极开展武装斗争,消灭本地区的反革命武装,开辟和建立革命根据地,扩大红军主力,发展农民自卫武装,以争取在鄂东南地区造成一个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1929年12月上旬,红五纵队党委和大冶中心县委何长工、胡梓等38人,在阳新曹家湾召开了扩大的联席会议。会议决定:大冶中心悬委派地方游击队和群众几千人,乘坐300余渔船从大王的刘苏横渡?源湖,配合红五纵队主力,策应大冶兵暴。大冶兵暴部队1000余人,由程子华率领参加了红军。在大冶兵暴的带动下,中心县委又策划了由共产党员白一杰领导的国民党独立十五旅二团一营二连起义。
1930年5月,胡梓遵照党中央指示,撤销了大冶中心县委,在阳新太子庙建立鄂东特委,自任书记。6月,鄂东游击队和广济游击大队与红八军部分留守人员合编为红八军四纵队。这支新成立的红军部队,在鄂东特委领导下,积极寻敌作战,先后攻克广济、宿松县城及广济的六村,有力地支持和鼓舞了蕲、黄、广地区人民的革命斗争。10月16日,根据中央指示,红八军四、五纵队于黄梅县考田山吴祥村改编为红十五军。与此同时,在鄂东其他县里也都成立了游击队,在特委和胡梓的领导下,坚持武装斗争。
正当鄂东地区革命武装取得节节胜利之际,蒋介石纠集了10万兵力,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一次“围剿”。与此同时,敌武汉行营和湖北省当局加紧了对鄂东南等革命根据地的进攻。12月9日,当局敌第二十六师师长郭汝栋部进攻阳新黄颡口一带根据地。11日又增派第四十四师萧之楚部两个团以及机关枪、迫击炮两个连,开赴团凤协同进攻黄颡口。面对气势汹汹的敌人,以胡梓为首的鄂东特委,处变不惊,临危不惧。鉴于当时敌众我寡的情况,为了保存实力,待机歼敌,胡梓一面指挥部队英勇阻击敌人,一面指挥驻太子庙的鄂东党政机关和革命群众主动撤离,南迁至三溪口太平地。
黄颡口战役后,敌郭汝栋部攻占太子庙,长驱直入向阳新西南部进犯。1931年1月,驻赣北之敌第五十四师郝梦麟部一六一旅进攻路口,进逼龙港;郭汝栋部以刘公笃旅之第五团紧守沿埠头,以二、三、四团侵占州、木港等地,企图与郝梦麟部夹攻龙港。红七团在鄂东特委和胡梓的亲自指挥下,利用敌人占地甚广、兵力分散的弱点,采取“避实就虚,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击其一路”的战术,以红十六军和当地赤卫队阻击郝梦麟部,牵制敌人的主力;胡梓则亲率红七团和部分赤卫队,动员数万群众,于1月30日夜绕到敌后,直达沿埠头,袭击敌后方第五团。31日凌晨,红军发起进攻。由于红军手中的武器是快枪加梭镖,短兵相接,正好发挥威力,加之四周红旗招展,号角剂鸣,使敌人惊惶失措,捉摸不透,不知究竟有多少人马,战斗仅两小时,全歼敌军第五团,击毙敌团长袁帮铨和一名团副,活捉大凤区民团团长佘召台,缴获长短枪400多支、重机枪二挺、迫击炮一门,有力地粉碎了敌人的第一次“围剿”。
沿埠头大捷后,鄂东特委以红七团为基础,于1931年2月在龙港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第三师,下辖七、八、九团,共有3000多人、2000多支长短枪。
1931年6月,胡梓率领红三师配合红十六军,于小箕铺歼敌第二十六师一个营,缴获长短枪300多支、机枪一挺、迫击炮一门。
7月,蒋介石自任总司令,又调集30万兵力,向中央根据地发动了第三次“围剿”。敌第二十六师在武昌、通山等县反动武装的配合下,从三面向鄂东南革命根据地进犯,一场激烈的战斗开始了。胡梓和红三师师长、政委根据湘鄂赣省委的指示,将红三师大部分指战员(约3000余人)编入红十六军,加强湘鄂赣省的武装力量,余下部分保持红三师建制,坚持鄂东南地区的武装斗争。7月下旬,胡梓率领红三师配合红十六军主力,在木港、吉山一带诱敌深入,在玉岭山将敌包围,全歼敌第二十六师一个团,缴获重机枪20多挺,迫击炮十门,步枪800多支,粉碎了敌对鄂东南苏区的第三次“围剿”。红三师扩大到4000余人,鄂东南根据地也发展到北临长江,西抵粤汉路,东南与湘东、赣西北红区连成一片。整个鄂东南以龙港为中心,拥有16个县,方圆五六百里,人口二三百万人。
1932年7月,国民党反动派调集30个团的兵力对鄂东南苏区进行第四次“围剿”。10月,敌分三路向鄂东南根据地的政治中心——龙港大举进攻。10月3日,敌第二十六师师长郭汝栋令七十六旅旅长黄汉勤率4个营夜袭龙港。由胡梓领导的红三师主力和敌军展开肉搏战,歼敌甚多,击破了敌人夜袭的美梦。4日,郭汝栋又亲自率其主力进行增援。为了避免过大的损失,胡梓便主动指挥军政人员向通山燕厦、高昌转移,从此鄂东南根据地的政治中心便由龙港转移到通山了。
1933年10月,蒋介石以50万兵力,配合数百架飞机,向中央根据地发动了最大规模的第五次“围剿”。鄂东南地区的敌人也增加了兵力,妄图迅速占领鄂东南全部苏区,扑灭革命。11月,鄂东南道委在通山石门召开了执委扩大会议。大会由胡梓主持,出席会议的有党政军和区委书记以上的干部多人,胡梓在会上对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作了指示:牵制敌人,打击和骚扰敌人,以配合中央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加强苏维埃工作,认真开展对根据地群众的教育和组织工作;正确执行“肃反”政策;恢复鄂东南失陷的根据地和巩固根据地。
1934年1月,红三师根据胡梓的指示,决定先打木石港,恢复木石港苏区,然后向西南发展,直逼龙港,进而夺取武宁、瑞昌。红军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方针,调集红十六军及红三师主力,在赤卫队的配合下,经过一夜激战,摧毁敌碉堡三座,消灭敌军三个营,缴获长短枪1200多支,收复了木石港、何子恕、湖田畈等周围300多里的苏区。
木石港战斗后,鄂东南道委决定:红三师向东南方向发展,开展游击战争,以免敌人集中兵力进行反扑。但是,当时红三师的领导人,却在胜利的欢呼声中产生了麻痹轻敌情绪,不遵照道委制定的路线转移,又不乘胜追歼逃敌,而在木石港休整7天,给敌人以喘息之机。敌人在几天中,调集了新七旅、新四旅、第二十六师等部,向紫荆山附近的王文驿集结,布置了伏击阵地。这时,红三师领导人又采取了按原路撤回通山黄沙镇的错误路线。当红三师过富河后,便进入敌人的伏击圈。红三师仓促应战,兵力损失三分之二以上。
红三师的失败,使鄂东南苏区失去了一支主力红军的保卫。因此,在敌人优势兵力的进攻下,苏区相继失陷,鄂东南的反“围剿”斗争,进入了最后艰苦的阶段,鄂东南道委也由黄沙、兰田一带转移到通山冷水坪。
冷水坪位于通山南部,是一个群山环绕的盆地,住有百多户人家。由于革命处于低潮,加之反动军队的威胁,群众大都搬走了。当道委等党政机关来冷水坪时,这里只剩下两户群众。敌人层层封锁,日夜“搜剿”,物资供应极其困难,同志们只能靠一些野果、野菜度日。这时胡梓的肺病更严重了,经常大口大口地吐血,同志们让他喝点稀粥,也被他婉言谢绝。他坚持和大家一块吃野果,吞野菜。
1935年2月3日,正是农历甲戌年除夕。是夜,一股从江西过来的敌人冒充修铜宜丰边区游击队,窜到道委机关附近的南山头,用刺刀威逼一个熟悉冷水坪情况的小学教员带路,拿着“介绍信”混过哨卡,找到省委特派员胡梓和道委秘书刘士杰的住处。当时已是正月初一的凌晨,胡梓与刘士杰的房内点着一盏桐油灯,两个正在一起吃着红薯和玉米。道委其他人员与警卫队、战士围坐在外屋火堆边“守岁”。敌人进屋后,手持电筒东照西瞧,警卫队战士方知情况不妙,大喊一声:“不好,敌人来了!”胡梓在屋内听到喊声,迅速将门口敌人打倒在地,纵身从侧门冲出。道委机关警卫队、手枪队随即迎敌,修武崇通游击队亦闻声赶来,通过血战,打退敌人。不幸的是,胡梓冲到屋对面墨泉沟的山坡时被尾追的敌人乱枪打中,当场牺牲。
2月5日(大年初二),道委机关召开追悼胡梓大会,当地群众献出了自己最好的棺木安葬胡梓遗体。为了纪念这位湘鄂赣和鄂东南苏区优秀领导人,道委决定将修武崇通县改为胡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