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沂(1107—1174),宋代书家,有胆略的
谏臣,是南宋时期著名学者。孝宗时(1162-1203)人。字
周伯,官至礼部尚书,谥献肃。资性恬退。工行草书。《故宫周刊》第九十七期刊其草书墨迹七行,兔起鹊落,淋漓醋畅,不亚于薛绍彭。
《宋史·胡沂传》节选
有旨侍从、台谏条具方今时务,沂言:“守御之利,莫若令沿边屯田。前岁淮民逃移,未复旧业,中原归附,未知所处。俾之就耕,可赡给,省饷馈。东作方兴,且虑敌人乘时惊扰,宜聚兵险隘防守。”诏行其言。
御史中丞辛次膺论殿帅成闵黩货不恤士卒之罪,诏罢殿前司职事,与祠。沂再言其二十罪,遂落太尉,婺州居住。沂又言:“将臣定十等之目,令其举荐,施之择将之顷则可,施之养士有素则未也。夫设武举,立武学,试之以弓马,又试之以韬略之文、兵机之策,盖将有所用也。除高等一二名,余皆吏部授以榷酤、征商,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愿诏大臣详议,中举者定品格,分差边将下准备差遣,则人人思奋,应上之求矣。”从之。
时龙大渊、曾觌以藩邸旧恩除知阁门事,张震、刘珙、周必大相继缴回词命。沂论其市权招士,请屏远之,未听,而谏官刘度坐抗论左迁。沂累章,益恳切,曰:“大渊、觌不屏去,安知无柳宗元、刘禹锡辈挠节以从之者。”好进者嫉其言,共排之,沂亦以言不行请去,遂以直显谟阁主管台州崇道观。
沂奏:“七司法自绍兴十三年纂修成书,岁且一纪,历月阅时,不无牴牾。望令敕令所官讨论章旨,此法可行不可行,此条当革不当革,将见行之法与当革之条辑为一书,颁之中外,庶可戢吏胥之奸。”诏行之。寻以目疾丐祠。
上顾沂厚,有大用意,而沂资性恬退,无所依附,数请去。
虞允文当国,希旨建策复中原,沂极论金无畔,而我诸将未见可任此事者,数梗其议。遂以龙图阁学士仍提举兴国宫。
人物生平
胡沂,字周伯,绍兴余姚人。父宗伋,号醇儒,能守所学,不逐时好。沂颖异,六岁诵《五经》皆毕,不忘一字。绍兴五年进士甲科,陆沉州县几三十载,至二十八年,始入为正字。迁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吏部员外郎。转右司,以忧去,终丧还朝。孝宗受禅,除
国子司业、邓王府直讲,寻擢殿中侍御史。
乾道元年冬,召为宗正少卿兼皇子庆王府赞读,寻兼侍讲,进中书舍人、给事中。进对,论命令当谨之于造命之初,上曰:“三代盛时如此。卿职在缴驳,事有当然,勿谓拂君相不言。”除吏部侍郎兼权尚书。
六年,出为徽猷阁待制、知处州。复引疾奉祠,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八年,以待制除太子詹事,寻复拜给事中,进礼部尚书并兼领詹事,又改侍读。
淳熙元年卒,年六十八。方疾革,整容素冠不少惰,盖其为学所得者如此。谥献肃。
人物家庭
胡沂长子
胡拱,字达材,号柏山,宋绍兴三十二年举人,陆九渊称其“资甚美,天常亦厚”,叶适称其“淳熙名士”。太师史浩等人曾举荐胡拱出仕,早卒。
胡沂次子
胡撙,字崇礼,号柏林,本性仿佛其兄胡拱,孙应时称其“天资如古人,乐善急义若嗜欲”。他以父荫补承务郎,出仕多年,尽除无名重赋,调米赈济灾民,百姓德之。起初朱熹、吕祖谦以道学教导闽浙学子,后陆九渊出,号称“简捷”,绍兴一带从其学者尤其多。而这些人大多聚集于胡撙家,数年不散,使胡家成为越中传播“陆学”的重要据点,史载越中诸生“雨并笠,夜续灯,聚崇礼之家,皆澄坐内观”。
个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