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潜
三国时期文学家、礼学家
胡潜(公元?-约222年),字公兴,魏郡人。三国时期文学家、礼学家,蜀汉官员,官至博士。
人物资料
世人都不知道他为什么会来到益州。
胡潜虽然学识不够渊博,但是聪明颖慧,记忆力很强,祖宗制度的礼仪,丧纪五服的数目,都了如指掌,唾手可得。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平定蜀地,大肆任用原蜀中人士,皆处之显任,尽其器能。有志之士,无不竞劝。于是胡潜出仕,被刘备任命为学士,待为上宾。适时丧乱历年,学业衰废,于是刘备收集典籍,淘汰无用的,拣选有益的,胡潜与许慈孟光来敏主持掌管旧代典籍。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正值百废待兴,一切事物都处于草创阶段,每个行动都有很多疑问争议,于是胡潜与许慈相互攻伐,诽谤怒争,形于声色;书籍无论有的没的,都互不相借,不时地寻找一些小问题,互相刁难。两人矜己妒彼,到了这般地步。刘备怜悯二人才学,在群臣会宴上,就让倡家假扮成二人都容貌,仿效他们争讼互骂的场景,喝着酒奏着乐,用来嬉戏。刘备用尽心力,最初还只是以辞义相难,最终以刀杖相屈,终于使二人情归于好。
胡潜在刘备朝时就先去世,官至博士。许慈后主世稍迁至大长秋,去世。蜀汉益州缺少士人,所以胡潜与许慈等并见载述。
历史记载
《三国志蜀书许慈传》:
时又有魏郡胡潜,字公兴,不知其所以在益土。潜虽学不沾洽,然卓荦强识,祖宗制度之仪,丧纪五服之数,皆指掌画地,举手可采。先主定蜀,承丧乱历纪,学业衰废,乃鸠合典籍,沙汰众学,慈、潜并为学士,与孟光来敏等典掌旧文。值庶事草创,动多疑议,慈、潜更相克伐,谤讟忿争,形於声色;书籍有无,不相通借,时寻楚挞,以相震攇。其矜己妒彼,乃至於此。先主愍其若斯,群僚大会,使倡家假为二子之容。效其讼阋之状,酒酣乐作,以为嬉戏,初以辞义相难,终以刀杖相屈,用感切之。潜先没,慈后主世稍迁至大长秋,卒。
孙盛《魏氏春秋》:蜀少人士,故慈、潜等并见载述。
人物评价
从史书记载来看,胡潜其实并不属于真正的大儒,他学问并不广博,只是因为记忆力强,能记得别人都渐渐遗忘的祖宗礼制,加上蜀中缺少大儒,所以受到了刘备的礼遇。这点从他到益州后一直没什么名气也可以看出。之后从他与许慈的争斗中可以看出,胡潜也是一个心胸并不狂容之人,他为了一些小事,和许慈争斗了整整数年,甚至惊动了皇帝刘备。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蜀汉的确缺少名副其实的大儒。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04 00:02
目录
概述
人物资料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