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石言 (1924~2002),笔名石言。浙江平湖人。中共党员。肄业于上海法政学院。1942年参加
新四军,历任
南京军区政治部文化科副科长、前线歌剧团团长、话剧团团长,南京军区创作室主任,《
陈毅传》编写组组长。中国作协江苏分会副主席,中国作协理事,江苏省文联委员。1943年开始发表作品。195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小说集《
柳堡的故事》(改编为同名电影并译有英、德、匈、印等国语言版本)、《秋雪湖之恋》等,主编传记文学《
决战淮海》、《百万雄师下江南》、《陈毅传》等。短篇小说《漆黑的羽毛》、《秋雪湖之恋》分别获1982年和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江江的香格里拉》获1983年《解放军文艺》奖,《陪同》获1984年《雨花》奖,《中子星》获1986年《解放军文艺》奖。
胡石言(1924— —2005)笔名石言。浙江省平湖县(今平湖市)城北俞家白场人。1942年5月从
上海政法学院参加新四军。1943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全国
抗日战争时期,任
抗日军政大学第九分校学员,新四军第一师第三旅第七团第一连文化教员,第七团《政团报》编辑。全国
解放战争时期,任
华东野战军第四纵队第十二师第三十四团政治处宣教股股长,政治教导员,第二十三军第六十九师政治部宣教科科长。参加
苏中战役、
淮海战役、
渡江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南京军区政治部文化部文艺科副科长,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歌剧团副团长、前线话剧团团长,南京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主任。是
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2005年5月22日在南京逝世。著有《珍珠》《
柳堡的故事》,主编《陈毅传》,主持陈毅传记文学的创作。小说《柳堡的故事》被译成英、德、匈、印等国文字在国外出版发行,并被改编拍成电影。
1955年1月,胡石言任南京军区文化部文艺科副科长,1965年任南京军区前线歌剧团团长。“文革”期间,胡石言屡遭迫害,由于《柳堡的故事》描写的是新四军战士与驻地民女的爱情纠葛,在那个年月里理所当然地遭到了批判,就连那首委婉动人的电影插曲也未能幸免。胡石言也被下放到故事发生地的一个部队农场劳动改造,具体工作是负责养猪。但就是在这样的状况下,他也没有放下手中的笔,而是留心观察生活,悄悄地积累素材,坚韧而执著地期待着文学创作艳阳天的到来。
1975年,胡石言任前线话剧团团长。1978年任南京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主任期间,他带领南京军区一个强大的作家班子,共同撰写《陈毅传》和《陈毅文学传记》。胡石言很乐意来主持这一项重大的文学工程,他和传记组的同志都热切地希望把他们对陈毅元帅的敬仰和亲近如实而生动地表述出来,同时要实现他们对中国战史(将帅)文学的一种宏大追求。1978—1980年主持编写出版了《
决战淮海》和《新四军故事集》。
1991年8月,胡石言和人合作的长篇传记文学《陈毅传》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而由胡石言耗去10年心血主编的《陈毅文学传记》(200多万字)也终于如数出齐。传记秉笔直书、生动感人,是我国军旅
传记文学的一大收获。著名电影编剧
黄宗江评价道:“他用十年多时间主持写作了《陈毅传》和《陈毅文学传记》。有陈毅这样多情的老军长,才会有石言这样多情的战士。”胡石言自己也不无欣慰地说:“我感到,完成了这一工程,死了才有脸去陈老总麾下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