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秀文
清末民初梅县首富
胡秀文(1886-1932年)广东梅县梅南罗田上村陂角人,是革命老前辈胡一声的义父。他出身贫苦。1905年,他到南非继承其父的遗产,带回装满整整三条大木船的银元和货物,一度成为清末民初梅县首富。一夜暴富后,他始终不忘穷人,经常说,帮助穷人解脱困苦,过上好日子,就是最大的善举。因此,大家都称他为胡大善人。也正因为这样,才使胡秀文后来和中国共产党结下了深厚的红色情缘。
人物生平
梅城购置大书屋,乐为革命做善举
胡秀文家住梅南镇,距梅城40多公里,那时交通不便,到梅城办事十分困难。于是,他在1918年牵头出资八百银元,在梅城江北凤尾阁买下一座民房,定名为“安定书室”,方便村民到梅城办事、看病歇脚和读书住宿等。1926年胡一声接受中共广东省委派遣,从广州回到梅县开展农村武装革命斗争时,经征得其义父同意,就住在安定书室,从此安定书室就成了我党的秘密据点。据地方史志记载,在革命斗争时期,“安定书室”成了我党的秘密联络点和交通站,接待过北伐著名将领张民达。在大革命时期,“安定书室”还成了共青团梅县县委驻地,是策划建立粤东革命根据地的密室,接待过许多香港逃亡人士,如秘密接待、护送革命爱国主义者邹韬奋同志。此外,“安定书室”是组建民盟南方总部的工作站、革命刊物《家园》的编辑室、梅县进步学生联络点等等。“安定书室”在2006年被梅县人民政府列入革命史迹名录。
书室会见张将军,慷慨解囊助东征
1925年初,北伐名将张民达出任梅州绥靖督办。当时胡秀文是梅县首富,又是大名鼎鼎的大绅士、大善人。张民达将军有意约见胡秀文,共商北伐大事。于是胡秀文一早从梅南家里赶到安定书室,会见了张将军。会见中,胡秀文态度鲜明,表示拥护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高度赞扬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北伐壮举,称此是解救穷人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大善举,并慷慨捐出500大洋,以表示对北伐将士的慰问。张将军对胡秀文的深明大义表示高度赞赏,并鼓励他继续为社会做善事。
支持义子干革命,培养革命栋梁材
胡一声是我党早期梅县革命武装斗争的领导人、华侨教育家、全国政协委员。他出身贫苦,一生下来,其母就将其抱给胡秀文做义子。从此,胡秀文视胡一声如同己出,在学习生活上无微不至照顾他。胡一声自幼聪慧,1926年从梅州中学毕业后考入中山大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热切地为党积极工作。是年寒假,他回到梅县,由义父胡秀文(龙文公学校董)出面,联络乡绅,将龙文公学升格为梅南中学,建立起了中共梅南中学支部,成为梅县第一个乡村支部,联络各乡村农会,实行减租减息,开展宣传土地革命等活动。1927年,胡一声请示省委负责人批准他回梅县创建工农武装革命根据地。同年10月,经省委批准,由胡一声负责在梅县九龙嶂成立了“广东工农革命军东路第十团”,旋即,第十团与国民党展开了武装斗争,接连打了几个大胜仗。随后,梅南九龙革命根据地继续扩大发展,革命斗争烈火越烧越旺,后来被誉称为“粤东井冈山”,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930年,胡一声受党的指派,到马来西亚开展革命工作。他担任加影华侨小学校长,结识、聚集了一大批同在国内闹革命被国民党追捕的革命志士,以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精神,把一个私塾型小学,提升到部类齐全的完全中学,得到海外侨胞的大力支持。此时,胡秀文又把其三子胡显庭送到马来西亚协助胡一声开展工作。
抗战期间,胡一声以加影华侨中学为阵地,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抗战政策,团结新加坡、马来西亚各族各界华侨支持协助陈嘉庚等侨领的爱国抗日活动。他还组织加影华侨中学爱国志士郑天保等30余人直接到延安、东江参加革命工作,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1939年,加影华侨中学建校25周年出版特刊时,该刊由毛主席亲自题写校名,朱德、周恩来、叶剑英等中共领导人题词,为此,加影华侨中学被东南亚华侨誉为“海外小延安”。1949年3月,周恩来总理亲自点名,要胡一声参加“民主人士东北参观团”,还设家宴接见了他,并邀请他参加“第一届全国政协”和“第一届全国教育工作者代表大会”等筹备工作。之后,胡一声担任第一、二、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建立秘密交通站,传递情报到九龙
1927年冬,梅南革命斗争如火如荼。随着革命斗争形势的发展,根据地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秘密交通站。胡一声便向胡秀文提出了建立秘密交通站的想法。胡秀文欣然答应,就在自己侧屋开了间水货店,自己出资,由其三子胡显庭做老板,实际是交通站站长。
交通站工作一直很顺利,但由于当时周边是“白区”,国民党耳目多,时间长了,国民党也嗅到了一些气味。1928年冬的一天早晨,有五六个化装成乞丐的敌人突然包围了小店,抓走了前来送情报的陈叔和店老板胡显庭,并抄店抄家。幸得胡秀文名气大,认识上层人士多,即刻找来朋友,拿出300银元托他们去县民团找张姓副团长疏通。由于敌人没有拿到任何通共的证据,第三天,保安团就把胡显庭和陈叔放了出来,秘密交通站又正常运转。1936年冬,因胡显庭到马来西亚协助胡一声工作,小店关了门,秘密交通站工作交由胡显庭的夫人赖祝英负责,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
兴宁开办大布行,资助九龙根据地
1926年冬,胡一声接受党的指派,回家乡梅南建立九龙革命根据地。他首先把龙文公学升级,改名为梅南中学,扩大学校招生,师生多了,办学经费不足,他又动员养父胡秀文在兴宁县城开了一间“元利布行”,商铺赚来的钱一部分用于社会公益,另一部分秘密用作办学和九龙革命根据地经费。“元利布行”当时在兴宁影响很大。1928年,国民党大营(兴宁人)带兵来捉拿胡一声,没抓到人,准备烧胡秀文的屋,却搜到一张“元利布行”的名片。大营一看,即刻对士兵说,这是“元利布行”老板胡秀文的家,胡秀文是大善人,他的屋不要烧,于是撤兵走了。
护送银元上井冈,夜宿农家遇敌情
1929年初冬,九龙嶂根据地接到上级命令,短期内要筹集1000银元军费送上井冈山。组织上决定由双枪队长胡金发负责运送。银元数量大,路途遥远,中间要经过国民党的重重关卡,经过周密研究后,决定请出胡秀文帮助护送。
胡秀文和胡金发是宗族兄弟,互相信得过,再加上胡秀文是个有头有面有影响的人物,且功夫了得,便由胡金发做挑夫,胡秀文扮老板模样,一路前行。他们一早出发,专拣山路走,行至平远县八尺镇角坑村时,天色暗下来了,人也累了,就在角坑村找到一户农家住了下来。为了安全,他们选择住在楼上。睡到半夜,突然被一阵嘈杂声惊醒,他们探头往窗外一看,周围有许多荷枪实弹的人,马上意识到,楼下的人是来围捕他们的。为了突出包围,胡秀文把床上的棉袄扔到窗户外面地上,他们立即先后往下跳。胡金发的腿可能摔伤了,趴在地上起不来,胡秀文使劲拽也拽不动。此时,敌人包围上来,想抓活的,却不知胡秀文武功高强。胡秀文一口气打倒了四五个敌人,冲出了包围圈,消失在黑暗中。胡金发不幸被捕牺牲。
轶事典故
1886年10月,胡壬喜的妻子刘氏生一男孩。这年春节他回家看到了儿子,家人为他的儿子取名胡锦华,号秀文。此后,因妻儿在家乡,他每二至三年就在端午节、中秋节或者春节的时候回家乡一次。据族谱记载,胡秀文是胡壬喜的独子,在家乡耕田种地,养母教子。胡秀文从小在家乡跟随母亲生活,因家中经济殷实,其父母望子成龙,希望他能考上秀才。他也不负父母期望,在本村的私塾读书,因知书识理而受到人们的尊重。
胡秀文的父亲胡壬喜49岁那年染上沉疴,他在病逝之前自知大限将到,通知远在家乡的19岁儿子胡秀文到他店中,并嘱咐儿子把南非的部分财产带回家里。1905年秋,胡壬喜病逝,胡秀文把父亲的丧事处理完后,把他的部分财产带回家中。伊丽莎白港留下的全部店铺财产和事务则由宗亲胡锦星(秀山)料理,依合约每年的赢利分红,在春节前寄给在家乡的胡秀文,合约还注明待胡秀文的儿子长大后接管胡壬喜的财产。
话说胡秀文1905年秋料理完父亲胡壬喜的丧事后,将父亲留下的钱财和货物装满整整三条大木船带回家乡。胡秀文一度成为民国初年梅县的首富。胡秀文遵照父亲的遗嘱在家乡做了两件事,一是建造绍安庐,二是为社会做善事。绍安庐始建于1905年,耗资4万余银元,前后花了十多年时间才建成。胡秀文的母亲刘氏是个女强人,以精明能干而出名。在建造“绍安庐”时,她为建屋地基的事,舌战官府县太爷,和解周围群众,此事流传至今。
胡秀文受父亲的影响,同情穷人,帮助穷人。他在家中定下规矩,凡有乞食者到来,要给每人一块大洋,如遇上吃饭时间,还要给他们饭吃。他还捐资协助国学家古直在家乡创办龙文公学。胡秀文捐钱做善事被当地百姓称为“胡大善人”。
1918年,胡秀文带头集资800银元在梅县城内的凤尾阁买下一座民居,定名为“安定书室”。“安定书室”供族人在梅城读书住宿和办事时歇宿。据地方史志记载:“安定书室”在革命斗争时期成为中共的秘密联络点和交通站。“安定书室”在上世纪90年代被梅县人民政府列入革命遗址名录。
1922年,胡壬喜的第二个孙儿胡季庭到伊丽莎白港接管祖父 “胡伯一条街”的店铺。“胡伯一条街”的数间店铺有赢利分红,每年分红寄回给家乡的胡秀文,但后来一年比一年少,胡秀文及家人收取的分红至1933年停止。
1927年冬,梅南革命斗争如火如荼。随着革命斗争形势的发展,根据地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秘密交通站。他的义子胡一声便向胡秀文提出了建立秘密交通站的想法。胡秀文欣然答应,就在自己侧屋开了间水货店,自己出资,由其三子胡显庭做老板,实际是交通站站长。
1928年冬,九龙嶂革命根据地的革命人士生活艰苦,缺粮食、缺药品,胡秀文送粮食、送药品帮助革命人士渡过难关。
1929年初冬,九龙嶂根据地接到上级命令,短期内要筹集1000银元军费送上井冈山。组织上经过周密研究后,决定请出胡秀文帮助护送。为此胡秀文参加了护送银圆的任务。
亲属成员
父亲:胡壬喜
母亲:刘氏
妻子:熊氏
儿子:胡季庭、胡显庭
养子:胡一声
胡秀文21岁结婚,妻子熊氏是梅县程江镇长滩人,生六男五女,又认养一子。现绍安庐后裔人口约二百人,分布在国内及美国、南非、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地,这些人中有医学博士、专家、教授、企业家。在家后裔主要在文教、卫生等部门工作。
胡秀文于1905年秋料理完父亲胡壬喜的丧事后,将父亲留下的钱财和货物装满整整三条大木船带回家乡。胡秀文一度成为民国初年梅县的首富。胡秀文遵照父亲的遗嘱在家乡做了两件事,一是建造绍安庐,二是为社会做善事。胡壬喜在南非还有后裔,孙儿胡季庭生了一男四女,后裔分布在南非、美国等地。
参考资料
南非华侨胡壬喜二三事.梅州侨乡月报官微.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22 18:36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