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素(1899年—1978年9月19日) ,原名胡魁梧,江西清江人。字白凡。1924年入
黄埔军校第一期,1926年参加北伐。后赴日本留学。
胡素(1899年—1978年9月19日),
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国民党将领。江西
清江人。字白凡。1924年4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编在学生第三队。毕业后,任教导团排、连长,后升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师第九团第三营营长。1925年4月,参加黄埔军校的右派学生组织
孙文主义学会,反对以中国共产党人为核心的
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1925年2月和10月,参加第一、二次东征。1926年7月,参加
北伐战争,转战闽、浙、苏等省,并升任第二十一师中校团附。
1927年后,被
蒋介石派赴日本留学,就读于
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系。返国后,任二十一师政治训练处处长。1929年,任陆军第三师第十四团团长。先后参加
中原大战等国民党新军阀混战。1931年,任第三师少将旅长。1932年,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少将高参。1933年,任陆军第九十三师少将参谋长,参加对
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1935年,考入陆军大学第十三期。
1938年以后,胡素任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育处少将步兵科长、教育处副处长、第二十五补充兵训练处处长等职。1943年春,第二十五补充兵训练处改编为陆军新编第三十师,胡素任少将师长。1944年春,率该师空运印度,和新编第二十二师、新编第三十八师编为
郑洞国的新编第一军。后率新编第三十师在缅甸北部参加打通
中印公路之战。1944年秋,被免职,改由新编第三十八师副师长,
唐守治继任师长。
1946年,胡素升任
青年远征军第二〇五师中将师长,驻防贵州,旋又升任
青年军第九军中将副军长。同年9月,在
三青团第二次全国团员大会上,被选为中央监察会监察。1947年9月,国民党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三青团与国民党合并,胡素担任合并后的国民党第六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1948年3月,国民党召开第一届
国民大会,胡素担任国大代表。此后,担任江西省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兼南昌警备司令。1949年3月,又任江西省政府委员。4月,人民解放军发起
渡江战役后,胡素率江西保安部队退往潮州、汕头一带。9月,胡素所部编入
胡琏的第十二兵团,并担任十二兵团中将副司令官。10月,与胡琏一起,率十二兵团退往金门、台湾。到台湾后,胡素曾担任“国民大会”代表、台北莲友念佛团董事长等闲职。1978年6月,病逝于台北。台湾出版有《胡素先生纪念集》等。
胡素的战功主要是在滇缅抗战中建立的。1944年5月至8月的
密支那之战是缅北战场上历时最长、最为激烈和艰难的一战,中美联军在奇袭了机场和火车站后,因为美军将领指挥失误使本来可以奇袭成功的战略方案变成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
中国远征军已投入了4个步兵团,再加上美国5307部队,总兵力已超过了增援后的敌人。但是,战斗却异常残酷,几十米的阵地双方都要反复争夺几次,日军牢固的防御工事和绵绵雨季使中美联军一筹莫展。6月,面对胶着的战局与美军指挥官束手无策的窘况,担任主攻密支那的新编第30师师长胡素,自己甩开膀子干,制定出“
坑道战”的作战方案,命令部队边掘进坑道边向敌阵地挺进。这种坑道出奇制胜之法迅速在其他部队推广,战局有所改观。7月7日,中国军队借“国耻日”大举反攻,打开了僵持已久的战争局面。辉煌的战绩,使得
史迪威不得不临阵换将,让新编第30师师长胡素取代美国人麦根,全权指挥
密支那战役。8月4日,中国远征军攻克密支那,胡素在密支那一战成名,在国民党军队中树立了较高的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