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连翠(1935年-2021年11月17日),出生于安徽省含山县,毕业于安徽师范学院艺术系,主演过歌剧《白毛女》等。上世纪80年代初她执导的音乐片频获大奖。自1981年开始执导电视专题片、音乐片和安徽电视台春节文艺晚会,1987年开始专门执导黄梅戏音乐电视剧。先后推出了《
朱熹与丽娘》、《遥指杏花村》、《桃花扇》、《半把剪刀》、《玉堂春》等多部黄梅戏音乐电视剧。被《人民日报》称为“胡大胆。她在戏曲与电视联姻的审美创造中,将“诗、情、美”融为一体。
演艺经历
《天女散花》触动灵感
《西厢记》
拒绝平庸、期待创新是胡连翠与生俱来的性格。她之所以结缘黄梅,还得从香港歌星奚秀兰演唱的《
天女散花》说起。这位安徽老乡的歌取材于委婉的黄梅曲调,但由于糅入通俗唱法的音乐元素,格外优美动听。胡连翠顿时来了灵感:“为什么不把传统的黄梅戏与现代电视艺术有机融为一体呢?”为了将创意变成现实,她决定从改编名著《西厢记》入手!
在胡连翠的《
西厢记》开机之前,同名电视连续剧已宣告失败,越剧连续剧也已开机,她面临着巨大压力。为了将片子拍得好听、好看、好懂,她抓住黄梅戏音乐这个“灵魂”,消除舞台程式,采用大量实景拍摄,力求表演生活化。同时用电视语言调动美术、摄像、灯光、电声乐器伴奏等手段,还将所有念白改为普通话。值得称道的是,对原著中不易表现之处,她进行巧妙处理,颇显功力。如《幽会》一场,采用虚实结合方式,明月朗朗,花影重重,崔莺莺舞着粉红色纱巾,神态羞涩;池塘边,红娘一曲“浮云散,明月照人来,双双对对恩恩爱爱……”,掩饰了张君瑞和崔莺莺的行踪。
故事美、场景美、
黄梅戏音乐美,可听可视,是胡连翠《西厢记》的显著特点。1988年,这部片子在中央电视台和安徽电视台同时播出,收视率高居当年全国戏曲电视剧收视率之首,并在第六届《大众电视》举办的“金鹰奖”评比中,由全国亿万观众投票评为“最佳戏曲片创新奖”。
“微型馆藏”光华四射
走进胡连翠并不宽敞的住所,仿佛走进一座“微型馆藏”,从客厅到书房,处处是耀眼的光环:全国优秀电视纪录片奖、全国春节晚会一等奖、美国南海“金猴奖”……客厅的玻璃柜里更是依次摆放着十座“飞天”奖杯和十二座“金鹰”奖杯!60多个全国性大奖的获得,象征着胡连翠艺术人生的辉煌。
“她导演的每一部作品都很精美,具有思想高度和艺术深度,拥有最广大的观众”。这是专家对胡连翠的评价。《朱熹与丽娘》、《遥指杏花村》、《
桃花扇》、《
半把剪刀》、《玉堂春》、《
孟丽君》……她将“诗、情、美”融为一体,在戏曲与电视联姻的审美创造中,既丰富了电视艺术,又振兴了黄梅戏,自己也成就斐然,拥有“获奖专业户”的雅号。
与中央电视台联合拍摄黄梅戏
音乐电视剧《
家》、《
春》、《秋》,使胡连翠迈上更高的台阶。巴金家人介绍,巴老在观看样片时,脸上洋溢着满意的微笑,认为胡连翠对作品整体格调把握得准,并为剧中的唱词和音乐所陶醉。
痴心黄梅无怨无悔
创新之路往往以超负荷的付出为代价。被《人民日报》称为“胡大胆”的胡连翠,由于长年累月风风火火奔波,终因疲劳过度患上中风,倒在黄梅戏音乐电视剧《啼笑因缘》的拍摄现场。她以顽强的毅力与疾病抗争,进行康复训练,终于奇迹般地站了起来。
记者近日采访这位名导演时,颇感欣慰的是:她依然气质高雅,谈笑风生。尽管腿脚不大利索,但她的黄梅情依然如故。如今,她已将“接力棒”传给了女儿周天虹。
胡连翠最引为自豪的荣誉是“
中国电视金鹰奖突出成就奖”,颁发日期为2003年中国电视金鹰奖20周年庆典之际。在10位获奖导演中,她是惟一一位戏曲电视剧导演。抚摸着沉甸甸的奖杯,胡连翠关注的是黄梅戏音乐电视剧的明天:“我追求大黄梅艺术,让地方戏走出地方,让传统文化走进现代。”她期望黄梅戏和黄山一样,既是安徽的,也是中国的,并为世界人民所欣赏!
人物逝世
2021年11月17日,著名导演,黄梅戏音乐电视剧创始人胡连翠因病在合肥去世,享年86岁。
获奖记录
中国电视金鹰奖突出成就奖
全国优秀电视纪录片奖
全国春节晚会一等奖
美国南海“金猴奖”
胡连翠导演生前荣获全国性奖项近60个,其中包括中国电视金鹰奖突出成就奖、这也是胡连翠最引为自豪的荣誉,颁发日期为2003年中国电视金鹰奖20周年庆典之际。在10位获奖导演中,她是惟一一位戏曲电视剧导演。还有全国优秀电视纪录片奖、全国春节晚会一等奖等。她1991年被授予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并获评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文艺工作者、中国电视剧十佳导演、中国百佳电视艺术工作者、省直宣传系统“四个一批”拔尖人才、繁荣黄梅戏艺术事业优秀艺术家等多项荣誉。
人物评价
从音乐的天空横刀跃马,杀向电视剧领域,并独创出
黄梅戏音乐电视剧。胡连翠,这个充满个性和魅力的女导演,她的名字已在熠熠生辉的荧屏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