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朝
小说《九州》中的架空王朝
大胤王朝,奇幻小说系列作品九州中的架空朝代,是继贲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国祚约770年。
爵位
爵位分为王、公、侯、伯、君五等,蔷薇皇帝白胤曾规定“非白氏不能封王,非大功不能封侯”,因此只有皇室的近亲有机会被封为王,公侯则是次一等的诸侯或皇室成员,有些重臣也会因功封侯,伯则再次一等。君这个爵位在有些诸侯国也被分为子爵和男爵,相比之下更加普及,平民因军功或姻亲也有希望封为君。到风炎皇帝白清羽的时代,又产生了军功爵,可达侯爵一等。
军事
胤朝武略不彰,所控制的王域仅有十七个郡,外困于诸侯,内受制于公卿,兵源、粮饷拮据,军队编制常年保持在四万人以内,数量还不及晋北、楚卫等诸侯大国。胤朝中叶,各方势力角逐于朝堂之上,军队领导权反复易手,当权者往往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意设置官阶,酬谢亲信,军制混乱不堪,直到胤仁帝时军制才趋于稳定。公卿年代,大司马职掌武事,权力极大,皇帝的军令均需由大司马副署,方能转发全军。为了恢复皇室的权威,胤文帝首先着手将兵权回收到皇室手中。文帝在东宫设台拜太子为上将军,取“古天子将兵称上将军”之意,其位即在大司马之上,军令改由太子以上将军的名义直接发布,不经大司马之手,军权转归到以太子僚属组成的东宫将台手中。大司马的职掌仅限改为主持对武官的功过评定,至年终则课其殿最而行以赏罚,即便如此也往往因小过而被免退,修文三十年间,历任大司马者二十余人,任长者不过三年,任短者数月而已。胤仁帝升大司马为太保之后,连军队人事权也收归枢省,彻底将禁军掌握在皇帝手中。
驻扎在王域里的禁军分为内、外两军。外军为羽林军,集中屯驻于天启城北。内军驻扎在天启城内,分属金吾卫与光禄寺。羽林军约三万人,兵源皆招募于自王域,其最高指挥机关为幕府。修文初年,胤文帝拜太子为上将军统领羽林军,以太子之尊不便于出城亲历武事,即将禁军出征时以帷帐所建的临时治所幕府长期化、固定化,正式定间一级指挥机关,遣亲信以太子幕僚的身份代太子掌兵。胤仁帝登基后,吸取东宫之乱的教训,不复以皇子掌兵,废除东宫将台,改以幕府为羽林军的最高统御机构,任羽林将军主之,以兵机参政为幕僚之长,其下设有庞大的参谋人员编制。幕府之下,分为部、营、队三级,分别以司马、指挥、队帅督之。
金吾卫兵力约五千人,相当于羽林军的一部,以仆射为主官,掌京城昼夜巡警之法,以执御非违,并掌天启十二门启闭,兵卒称为卫士,地位在羽林军普通士兵之上。皇帝出巡时例以金吾卫为前导,仪仗威容甚壮,为时人所艳羡。天启公卿与东陆世家庶出子弟大多求取金吾卫卫士以为进身之阶,无非是金吾卫勤役较为轻松,而饷银与待遇远比羽林军优厚。金吾卫中有如此之多的天潢贵胄,战力可想而知。这些贵族庶子往往又狂妄自大,一心想靠军功博取功名,获得自己在家族中不能得到的地位,可以算是天启城中中最热血好斗的一个团体。
掌管宫殿掖门户与宫内总管的光禄卿是天启城里非常微妙的一个职位。理论上光禄卿担负侍奉与保卫皇帝的重任,皇帝的文武侍从皆由其管辖;另一方面,光禄卿如果倒向任何一方势力,则该势力就可以立刻胁持皇帝。在动荡的胤季朝局中,皇帝对于光禄卿既倚重,又防备,多方限制其权力。胤仁帝设立枢省后正式分割光禄卿的职掌,将原属于光禄卿的参议郎等文学侍从改归枢省领导,仅寄名于光禄卿下;而随侍皇帝近侧的禁卫虎贲郎由皇帝通过虎贲令直接统御,光禄卿无权过问。虎贲郎全部为军官,不足百人,由出仕于皇室东陆精壮忠勇武官中选拔。据载,虎贲郎的选拔标准极为严格,初试查年龄相貌,要求二十以上,四十以下,身高七尺以上,精通技击;复试考察耐力与行军速度,要求: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服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裹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三试,检验骑乘之术与勇武,要求“走能逐奔马,及驰而乘之。越沟堑,登丘陵,冒险阻,绝大泽,驰强敌,乱大众。通过三声连试选拔出的虎贲郎战斗力之强远非金吾卫那般的银样蜡头枪可以比拟。在瀚州游牧民族入侵天启的事变中,大部金吾卫溃散,正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虎贲郎阻挡在太清阁前,以一敌十击退素以勇武著称的蛮族猛士。真正归光禄卿指挥的只有缇骑郎,缇骑郎也全部为军官,但位次于虎贲郎,约五百人,负责皇帝出巡时扈从护卫,平时驻扎在太清宫外。鉴于皇城中戍卫不足才使得蛮族轻易突破至太清阁,胤仁帝将缇骑郎全部调入皇城宿卫。在胤仁帝驾崩前夜的夺嫡之乱中,光禄卿将赌注压在皇七子朱王身上,朱王正是寄希望于这股力量压制兄弟诸王,夺取帝位。
世家
白氏
白氏皇族起源于蔷薇皇帝白胤,以胤武帝白清羽即位之年前推六百五十四年,白胤高举火焰蔷薇的旗帜推翻了国祚将尽的贲王朝,从而建立了胤王朝。白氏皇族并不仅仅是皇室一支,白胤的直系亲属及其子孙后代都被称为白氏皇族,最大的一支分支就是楚卫国的诸侯,他们被分封在楚卫,不算皇室,但是一样是蔷薇皇帝的血脉。所以东陆的白氏皇族是一个极其庞大的家族,而皇室仅仅是其中最重要却不庞大的一支,也就是主家。白氏皇族的分支,最主要的就是皇室和楚卫国诸侯,这两支因为血缘的关系分外的亲近,也正是因此,楚卫国承担了镇守王域南方门户的重要责任。
百里氏
百里氏仅次于白氏,是帝国的第二大世家。其中三支最大的百里氏为:帝都的主家、下唐国的百里氏分家、和上唐国的百里氏分家。后面两个分家是由一次家族分裂造成的。其中主家服务于皇室,而两个分家皆是诸侯,可以说实力异常庞大。百里氏的家徽是菊花,下唐国的分家使用“金色菊”为自己的家徽,上唐国则采用半朵菊花如朝阳升起的图案。
敖氏
敖氏的家族众多,其中最主要的还是淳国的诸侯。这是敖氏的主家,他们的家徽是一条盘绕的蛇,蛇头在花纹的正中央,称为“沉思之蛇”,外人不太理解这个图案的意义。敖氏在贲朝时期便已是诸侯之一,在贲朝末年通过其家主敖青与胤太祖白胤的婚姻,成为胤朝最为显贵的诸侯之一。
息氏
这个世家的分家几乎是最多的,而他们的分家多半都没有什么影响力,属于在漫长时间后慢慢丧失影响力的一个世家。但是在帝都,依然有众多的息氏分家,他们的后代服务于皇室的各个机构,整体依然有着庞大的影响力,只是缺乏一个核心的主家。息氏的家徽是百合,太多的分家都使用差不多的百合图案,非常混乱。
江氏
这是极其庞大的世家,同样有着无数的小分家,主家其实早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但是江氏的某个分家的一位杰出的成员踏入了商场,以其无与伦比的天才缔造了庞大的商业王朝,从而使得整个东陆的江氏分家都供奉他为江氏家族新的主家,所以在风炎皇帝期间,江氏主家具有非常实力,财富更是可以撼动朝野。风炎皇帝个人也和江氏关系极其密切。江氏的家徽是神鸟大风。
叶氏
位于云中城的封闭家族,这个家族历史上分家极少,多半也都湮没了。只有主家,始终以其培养的将军而闻名于天下。他们家族“下弦月”的家徽旗一度可以取代皇室羽林天军的战旗。云中叶氏具备一个非常完整的军事人才培养机制,所有男子都在很小的时候开始被灌输军事知识和作战技巧,在这个世家,不能从军的男孩被看做可耻的,连母亲和姐姐都会鄙视他。云中叶氏的历代家主都奉行着祖传的、强硬的军武家族纲领,对于家族成员也培养他们的羞耻心和上进心,令他们坚强勇武,而绝不对软弱予以姑息。这为皇室以及诸侯输送了大量的军事人才,也在每场战争中损失很多的后代。
姬氏
虽然这个世家偶尔会冒出几个能进入史书的英雄,比如燮太祖姬野,但大部分的姬氏子弟,只是沉迷于祖先的功勋带来的糜烂生活而已。姬氏家族控制的是帝都一个极为重要的机构货殖府。历代姬氏家族的家主都在货殖府中执掌权力,负责为皇室规划东陆的货币流通和经济发展。这个职位需要极深厚的家学,所以姬氏家族的地位很少人能取代,直到宛州江氏的复兴。这个职位也带来了非常丰厚的收益,所以姬氏家族非常富有。在一帮姬姓的富有纨绔子弟中,总是数代闪现一个绝世英雄,也算是有趣的事。姬氏的家徽是黑色翼虎,两只对面守护着一枚枪刺。胤朝后期,由于朝政党争等因素,姬氏一族已然衰败不堪,直到太祖姬野建立燮王朝,姬氏成为东陆最为显贵的姓氏。
诸侯
胤朝实行分封制,在开国初,胤太祖将东陆分为王域和若干个诸侯国,各诸侯在自己的土地内享有主君的权力,不得离开其封地,同时要向皇帝进奉贡赋和响应朝廷的征召。从胤初到胤末,这种众星拱月的格局伴随胤王朝历经了七百余年的风雨。胤朝初年分封的诸侯国最多时达到三十九个,随着中央军的衰弱,朝廷逐渐丧失对各诸侯国的影响。胤朝的中期,各诸侯开始争相称霸,到后半期,胤天子已名存实亡,诸侯相互征伐。胤喜帝五年,随着离国公赢无翳的铁蹄踏开了天启的城门,第一次有诸侯将战火带入天启王域,东陆进入乱世时代。白氏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东陆大地血火纷腾,风起去涌。
淳国
最大的诸侯国,位于中州西北部,控制烟河流域的广大地区,与晋北国以锁河山为界。淳国气候比较寒冷,除了大城市,人口较之富庶的宛州各国相对稀少。淳国渔业、商业、种植业都相当发达,尤其是背靠王域,是帝都和北陆蛮族之间的贸易纽带,一度和下唐并称为东陆两大贸易强国。毕止城作为淳国的都城,则是中州最重要的港口贸易城市。淳国的军事力量风虎骑兵是一只以蛮族骏马装备的速攻铁骑,在中州所向无敌,是胤朝初期和中期用以备战蛮族的一支强大武装,也是依仗这支军队,淳国成为胤末五个最强的诸侯国之一。虽然是王域北面的屏障之国,淳国一直以来却都不很听从皇室控制。国君敖姓,其开国国主敖青是太祖皇帝白胤的正妻,因此淳国可谓是东陆最为显贵的诸侯之一。
下唐国
位于宛州的楚唐平原,拥有原唐国的大部分领土,其国都南淮城亦是昔日的唐都。下唐是胤末五大诸侯之一,楚唐平原膏腴之地,下唐又掌握几个出海口,与宛州各城商会间贸易交流十分活跃,所以财力在东陆诸国中最为强大,南淮城也是九州仅次于天启的最繁华城市。下唐的国主为百里氏,但实际上国政早已被宛州商会暗中操控。下唐军队能力有限,但他们特有的木城楼却是九州最强的交战利器。木城楼以硬木为主体,接口和枢纽包以铁,拆散时由经过训练的兵士分别携带,两军交阵时可组成城楼一般高大坚固的防御工事,是抵御骑兵冲锋的强悍武装。
楚卫国
楚卫国土纵贯宛州大部,是帝都天启的门户,国都清江里位于建水上游,东有离国,西有下唐。国土大部分位于肥沃的楚唐平原上,降水充沛,农业发达,由于和下唐比邻,商业也很有规模,当得起“物阜民丰,兵精粮足”的评价。楚卫国领土靠近殇阳关,需要要起兵勤王时则楚卫国的地理条件最为便利,胤朝皇室一向对其多有依赖。楚卫是胤末五大强国之一,也是对离国牵制最大的国家,其控制的水陆直接影响着离国从蛮族采购优良战马的计划,但处在两大强国之间,楚卫自身的发展也受到很大制约。楚卫国最精锐的部队是重甲枪兵,他们以两丈长的长枪组成“山阵”,足以瓦解任何骑兵的冲击。
晋北国
位于澜州北部,与淳国一山之隔,国都为秋叶城。晋北荒凉寒冷,冰冷的海风一年四季从海上吹来,地形也相对复杂。经济依靠针叶林带的小块耕种,但是木材储量居东陆之首。晋北民风极其特殊,文化上受隔海相望的羽族影响很大,有平静悲世的一面。因被封闭在寒冷之地,又有一种极度的扩张欲望,其主力军队是出云骑军,这是一支以轻骑骑射闻名天下的部队。晋北国的国君本为秋姓,但是在胤朝后期,国君秋燝被诬以阴谋叛乱,出云将军雷千叶奉胤帝暗诏,叛杀秋氏一族,雷千叶本人因此受封为晋北都护府大都督,旋即又获得晋北侯的爵位,遂控制了这个北方的雪国。
离国
位于越州雷中平原的离国是越州唯一强大的国家,胤末最强的诸侯国之一。离国境内多山,土地贫瘠,气候炎热。都城九原建立在山间的小平原上,是离国气候最好的所在。越州是东陆开发最不完全的地域,在胤初分封时人烟稀少,所以离国原本和真国、商国一样,是地广人稀、荒凉贫穷的蛮夷之国。同时,三国间还夹杂了许多个河络族王国,各河络国为胤朝的藩国,在地位上与诸侯国等同。胤朝中期,离国几代国君励精图治,重农崇商,生聚教训,历经百年,终使离国的经济状况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观。离国虽军事规模不大,但民风彪悍,士兵的勇气和战力都很强。胤朝末年,离国公嬴无翳出人意料地建起了骑兵,其骑兵“雷骑”和步兵“赤旅”是当时最强大的军队,连一向不服的各河络王国也都膺服听命,离国遂成为东陆雄踞一方的军事大国。胤喜帝五年,嬴无翳无视朝廷禁令,以参觐天子为由率军入天启,加尊号为“天启守护使”,意图挟天子以令诸侯。后由于各诸侯的联合紧逼,且离国国库无力支撑其军力耗费,最终不得不于胤成帝年间从天启撤兵。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4-19 20:57
目录
概述
爵位
军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