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山战役又称胶河战役,是1947年10月2日~10月10日
解放战争时期,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三合山地区对国民党军的反攻作战。此役是胶东战区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转折点。它打破了蒋介石占领胶东,切断胶东与华北、东北海上交通的企图,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九月攻势”,是解放军在山东战场上从防御转入反攻的开始。
战役背景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一面叫喊和平,一面却在积极准备内战,终于在1946年7月,公开撕毁了停战协定,向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接着又召开伪国民大会,驱逐中国共产党代表。全面进攻失败后,又于1947年初集中兵力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和陕甘宁解放区,结果也接连惨遭失败。蒋介石又制定了所谓的“九月计划”,拼凑起胶济线上的八、五十四、九、二十五、六十四、四十五等6个整编师20个旅的部队,组成“胶东兵团”,以陆军副总司令范汉杰为总指挥,在海、空军的配合下,重点进攻我华东解放区的总后方胶东根据地,妄图占据胶东,一方面切断我海上联系和补给,另一方面可抽出兵力支援其他战场以支撑残局。于是,我华野东线兵团和胶东广大人民群众同心协力,一场激烈的胶东保卫战迅速展开。胶河战役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酝酿发生的。
战役部署
平西战役结束后,胶东军区在渤海军区清东基干团的配合下,发起了讨伐顽军挺进第十五纵队王豫民部的胶河战役。具体部署为:以西海、南海两个基干团,由东向西攻击王部据守在胶河两岸的两个支队,控制胶河渡口,牵制其三户山的主力:以渤海军区清东基干团由西向东,向昌邑西南的明家部、杨家郜发起进攻,并以两个营的兵力警戒昌邑城,以形成对顽军东西夹击之势;以第十三、第十四团首先攻克平(度)昌(邑)交界的大小河子据点,尔后插入胶河、潍河间顽军的纵深辛赵一带,包围王部后方机关,调动其三户山(即三合山)主力,于运动中歼灭之。
战役经过
胶河战役在一开始,便得到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的正确指挥。1947年8、9两月,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对胶东战局多次来电,指出:“完全同意你们以一部位于内线,主力(二、七、九纵)位于外线,以利持久之方针。只要许、谭率三个纵队位于外线(诸城一带),寻机打一、二个小胜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敌即不敢向胶东深入,胶东大部至少一部即可保全。”蒋介石亲临青岛坐阵,令范汉杰指挥的“胶东兵团”,采取齐头并进,密集平推的“梳篦战术”,于9月初向胶东发起全面进攻,我华野东线兵团(后称山东兵团,司令员许世友,谭震林兼政委)即于9月9日打响了诸城攻坚战,从背后给了敌人以重击,使其首尾难顾,牵制了敌人兵力,从而配合了胶东的内线作战。
此时的胶东战场,敌处战略进攻,我处战略防御阶段。我东线兵团九纵、十三纵采取了运动防御,以地方武装和民兵不断袭扰敌人,阻敌前进,消耗削弱敌之有生力量。主力尽量避免与敌决战,不打则已,打则速战速决,消灭其部分力量。先后经过新河、亭口、灵山、平度、掖县、水沟头、道头等大小十多次战斗,歼敌1.4万余人。敌人付出重大代价,先后占据了胶县、高密、平度、莱阳等十多座县城,更加趾高气扬,认为我军避战惧战,不堪一击,毫无顾忌地继续向胶东纵深推进。这时,坚持胶东内线作战的我“东线兵团”首长,审时度势,带领九纵、十三纵,掩护华东局机关转移到外线在高密西北朱佛地区与谭震林政委率领的第二、七纵队会合。
对于我军的这一行动,敌人错误地认为是在“避战溃逃”。因此,继续加紧向胶东纵深推进,只电令在招远境内的整编九师尾追我九纵和十三纵,又令驻高密的整编六十四师向北堵截,企图对我实行南北夹击。但当敌六十四师堵截未及转而尾追我至昌邑饮马地区时,敌人形成孤立态势。我东线兵团首长抓住这一有利战机,决定集中第二、九两个纵队将其歼灭,并牵动进犯胶东腹地之敌回援。以第七纵队和第四纵队十师、一纵队独立师阻击可能由平度亭口来授之敌,以第十三纵队一部攻击掖城以为策应。
10月2日,敌六十四师先头部队进至昌邑饮马附近,其主力跟进至胶莱河东岸的三合山、范家集地带。我二、九纵队迅速出击,战斗正式打响。经过激战,我军占领流河、韩村、前疃,攻下三合山,包围了范家集敌军。敌六十四师师长黄国梁,做梦也没想到会被杀了个“回马枪”,危在旦夕,只好用报话机明语大声呼救。敌六十四师的处境使范汉杰大惊,不得不放弃向胶东纵深推进的部署,急调兵遣将分三路回师救援一一一路以九师由亭口向北迂回,进攻我红石山阵地;一路以四十五师二一一旅由潍县东渡潍河,占领山阳庄向三合山进发;另一路以六十四师的一五六旅和四十五师的二一二旅,由高密沿铁路线向西进犯。
敌变我变。根据敌情变化,我东线兵团首长决定“围点打援”,除留一部包围监视范家集之敌外,其余部队全力投入打援作战。首先,由二纵将对我威胁最大的敌西路援军二一一旅包围在山阳庄,九纵的一个团予以配合,激战竟日,全歼该敌,俘获旅长以下5000余人。从高密西援的敌一五六旅和二一二旅,刚至张家庄和穆屯,即被我七纵包围分割,歼灭其一个团。东路的敌第九师援敌一开始就被我七纵十九师、九纵二十七师阻击于红石山一带。敌人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轮番进攻,都被击退。我军坚守四昼夜,使敌救援部队寸步难行。范汉杰黔驴技穷,抽调尚在进攻胶东内地的八师、五十四师一部,由莱阳兼程火速回师增援。至此,我军作战目的已经达到,遂主动撤出战场。
战役结果
从10月2日至10日,历时9天,胶河战役胜利结束,共重创敌军8个旅,歼敌9个团,共1.2万余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的“九月攻势”,扭转了胶东战局。
战役影响
胶河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胶东战区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转折点。它打破了蒋介石企图将战争引向胶东解放区,占领胶东,彻底摧毁我华东野战军后方基地,进而切断我胶东与华北、东北海上交通的企图,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胶东的重点进攻,拉开了我军在这一战场上从防御转入反攻的帷幕。胶河战役胜利后,华东局传令嘉奖:“胶河战役的胜利,扭转了胶东战局。”中央军委电称:“胶河战役之后,在这个战场上我军已转入进攻。”
胶河战役的胜利,同时也是是执行毛泽东主席关于“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的实例,拖住了敌人,积极配合支援了外线作战。
后世纪念
胶河战役纪念碑立在文山烈士陵园内,碑高9.36米,钢筋混凝土结构。辅汉白玉装帖,四周护白色大理石栏杆,基座为黑点花岗岩台阶拱砌。碑身正面为毛泽东手书“胶河战役纪念碑”七个大字,碑身下部正面镌有“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同志指示胶东保卫战作战方针电文”手迹。两侧及后部为纪念碑碑文,由徐仁瑞撰写。
胶河战役纪念碑为中共昌邑县委、昌邑县人民政府于1992年胶河战役45周年时所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