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质菌,学名为gelatinous fungus有,泛指子实体属胶质的蕈菌(大型真菌)类。
简介
胶质菌,如木耳目 Auriculariales (黑木耳、毛木耳、皱木耳、紫木耳、网脉木耳、大光木耳)、银耳目 Tremellales (银耳、金耳、血耳)、花耳目 Dacrymycetales 、胶陀螺菌科 Bulgariaceae 、盘菌目 Pezizales (林地粪碗)、地衣lichen(石耳、地耳、发菜)等。
胶质菌具有优良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广泛分布于世界温带地区,也是我国的优势种质资源。可以人工栽。
蕈菌,就是平时所说那些菇、耳、芝等一类的生物,是指那些“肉眼可见,徒手可采”的大型真菌(Macrofungi),我国已知约3800-4000种,其中伞菌类约1600种,多孔菌类1300种,腹菌类300种,子囊菌类400多种,而胶质菌类有100多种。
我国是世界最在采集利用和人工栽培黑木耳、银耳等胶质菌的国家;黑木耳、银耳、毛木耳、金耳、血耳等已实现大规模人工栽培,产量居世界首位。
食用种类
黑木耳
木耳指木耳属(学名:Auricularia or Wood ear)的食用菌,是子实体
胶质,成圆盘形,耳形不规则形,直径3-12厘米。新鲜时软,干后成角 质。口感细嫩,风味特殊,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著名食用菌。它的别名很多,因生长于腐木之上,其形似人的耳朵,故名木耳;又似蛾蝶玉立,又名木蛾;因它的味道有如鸡肉鲜美,故亦名
树鸡、木机(古南楚人谓鸡为机):重瓣的木耳在树上互相镶嵌,宛如片片浮云,又有云耳之称。人们经常食用的木耳,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腹面平滑、色黑、而背面多毛呈灰色或灰褐色的,称毛木耳 、粗木耳(通称野木耳);另一种是两面光滑、黑褐色、半透明的,称为黑木耳、细木耳、光木耳。毛木耳朵较大,但质地粗韧,不易嚼碎,味不佳,价格低廉。黑木耳质软味鲜,滑而带爽,营养丰富,是人工大量栽培的一种。
子实体丛生,常覆瓦状叠生。耳状。叶状或近林状,边缘波状,薄,宽2-6cm,最大者可达12cm,厚2mm左右,以侧生的短柄或狭细的基部固着于基 质上。初期为柔软的胶质,粘而富弹性,以后稍带软骨质,干后强烈收缩,变为黑色硬而脆的角质至近革质。背面外面呈弧形,紫褐色至暗青灰色,疏生短绒毛。绒毛基部褐色,向上渐尖,尖端几无色,(115-135)μm×(5-6)μm。里面凹入,平滑或稍有脉状皱纹,黑褐色至褐色。菌肉由有锁状联合的菌丝组成,粗约2-3.5μm。子实层生于里面,由担子、担孢子及侧丝组成。担子长60-70μm,粗约6μm,横隔明显。孢子肾 形,无色,(9-15)μm×(4-7)μm;
分生孢子近球形至卵形,(11-15)μm×(4-7)μm,无色,常生于子实层表面。
毛木耳
子实体初期杯状,渐变为耳状至叶状,胶质、韧,干后软骨质,大部平滑,基部常有皱褶,直径10-15cm,干后强烈收缩。不孕面灰褐色至红褐色,有绒毛,(500-600)μm×(4.5-6.5)μm,无色,仅基部带褐色。子实层面紫褐色至近黑色,平滑并稍有皱纹,成熟时上面有白色粉状物即孢子。孢子无色,肾形,(13-18)μm×(5-6)μm。
皱木耳
子实体群生,胶质,干后软骨质。幼时杯状,后期盘状至叶状,(2-7)cm ×(1-4)cm,厚5-10mm,边缘平坦或波状。子实层面凹陷,厚85-100μm,有明显的皱褶并形成网格。不孕面乳黄色至红褐色,平滑,疏生无色绒毛;绒毛(35-185)μm×(4.5-9)μm。孢子圆柱形,稍弯曲,无色,光滑,(10-13)μm×(5-5.5)μm。
银耳
银耳,也叫白木耳、雪耳,有“菌中之冠”的美称。它既是名贵的营养滋补佳品,又是扶正强壮的补药。历代皇家贵族都将银耳看做是“延年益寿之品”、“长生不老良药”。银耳性平无毒,既有补脾开胃的功效,又有益气清肠的作用,还可以滋阴润肺。另外,银耳还能增强人体免疫力,以及增强肿瘤患者对放、化疗的耐受力。因此,我建议您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在煮粥、炖猪肉时放一些银耳,这样即可以享受美食,又能滋补身体,一举两得。担子亚球形,亦呈白色,12~13x10微米,透明;担子孢子亚球形,6~7.5x5~6微米。 寄生于朽腐的树木上,被人们誉为“菌中之冠”,既是名贵的营养滋补佳品,又是扶正强壮之补药。历代皇家贵族将银耳看作是“延年益寿之品”、“长生不老良药”。
金耳
金耳(Tremella aurantialba Bandoni et Zang),为真菌植物门真菌黄耳,又称黄木耳、茂若色尔布(藏语)、
金黄银耳、黄耳、脑耳。金耳是一种食、药、美容兼用菌。其商品价值无论食用、药用、
美容都高于现有人工能培育品种,正因如此,国内
专家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着手探讨、摸索和研究。经过十五年驯化栽培,虽在
实验室制种及段木栽培上有一定进展,至于木宵袋栽还未有切实可行实际生产经验,故此,至今不但市场见不到袋栽产品,甚至连较高层次的科研单位其种源都不保留,显而易见,木宵袋栽的难度可想而知。 无毒性又无副作用的金耳产品,发展前景一路看好。但怎样能生产出产品满足需求,一直是人们期望的目标。为了达到造福人类的这个远大理想,经三年多方式、多层次、多模式的拼搏,初步认识和掌握袋栽的成功栽培技艺。
地衣
是一类专化性的特殊真菌,在
菌丝的包围下,与以水为还原剂的低等光合生物
共生,并不同程度地形成多种特殊的原始生物体。传统定义把地衣看作是真菌与
藻类共生的特殊低等植物。1867年,德国植物学家施文德纳作出了地衣是由两种截然不同的生物共生的结论。在这以前,地衣一直被误认为是一类特殊而单一的绿色植物。全世界已描述的地衣有500多属,26000多种。从两极至赤道,由高山到平原,从森林到荒漠,到处都有地衣生长。
中国地衣资源相当丰富,人们食用和药用地衣的历史悠久。据不完全统计,可供食用的地衣有15种,如皮果衣、老龙皮、
网肺衣、松石蕊、雀石蕊、
石耳、树花、绿树发、
长松萝、风滚地衣、风滚平茶渍等。其中,石耳是特产中国和日本的著名食用地衣,可炖、炒、烧汤、凉拌,营养丰富,味道鲜美。
地衣营养价值较高,内含多种氨基酸、矿物质,且钙含量之高是蔬菜中少见的。下面以地衣中的东方肺衣、裂髓树花为代表与其他食品进行比较来分析食用地衣的营养成分。
发菜
(学名:Nostoc commune var. flagelliforme,异名Nostoc flagelliforme),又称发状念珠藻,是蓝菌门念珠藻目的细菌,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沙漠和贫瘠土壤中,发菜大量产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
甘肃、
青海、
陕西等省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全年降雨量在 80~250毫米之间的、
母质为第三纪红土地区生长较多。
俄罗斯、
蒙古人民共和国、捷克斯洛代克、
法国、
美国、
墨西哥、
摩洛哥、
索马里和阿尔及利亚等国也有。
“发菜”, 因其色黑而细长,如人的头发而得名,可以食用。广东人取“发”的谐音“发”而写成“发菜”,意为发财。可食用发菜贴在于荒漠植物的下面,因其形如乱发,颜色乌黑,得名“发菜”也被人称之为“地毛”,又名江蓠,竹筒菜,粉菜,龙须菜,头发菜,发藻,大发丝,地毛,地耳筋,毛菜,仙菜,净池毛等。藻体毛发状,平直或弯曲,棕色,干后呈棕黑色。往往许多藻体绕结成团,最大藻团直径达0.5米;单一藻体干燥时宽0.3~0.51毫米,吸水后粘滑而带弹性,直径可达1.2毫米。藻体内的藻丝直或弯曲,许多藻丝几乎纵向平行排列在厚而有明显层理的胶质被内;单一藻丝的胶鞘薄而不明显,无色。细胞球形或略呈长球形,直径4~5(~6)微米,内含物呈蓝绿色.
异形胞端生或间生,球形,直径为5~6(~7)微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