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标准化是对能源的勘探、开发、输送、转换和利用等各个环节中的标准化对象,制订出标准,并在生产实践中贯彻实施,以达到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能源的目的,使有限的能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的工作过程。能源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要提高能源利用率,基本途径是对能源的科学管理和进行以节约为中心的技术改造。标准化工作是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的节能手段。通过标准化推动节能,提高能源利用率,是已被各国实践证明了的有效途径。截止1986年底,我国已批准发布与能源资源、能源的生产和利用、能源基础与管理、节能材料与设备等方面有关的国家标准480余个,各省、市、自治区制订了地方能源标准800余项。此外,各部门也根据本部门的特点制订了一批专业能源标准。通过贯彻能源标准,已获得显著经济效益。
概念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虽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很低。我国日益发展的经济需要大量的资源,因为环境的污染和能源的大量消耗使得我国出现了能源危机。我国政府被迫采取了停止供能和限制用能的一些强制性措施以此来节能,严格地讲,这不是节能措施,而是限制用能手段。严密的节能概念应分为:直接节能、广义节能和潜在节能。
直接节能
直接节能是指在满足正常生产与人民生活需要的前提下,所减少的能源消耗。所以直接节能不是不用能,也不是限制用能,而是合理用能。
广义节能
广义节能是指在满足相同条件的生产或人民生活需要的前提下,而减少的各种物质消耗和劳务消耗。这是因为各种物质和各种劳务都是带有载能体的性质,所以广义节能又可称为间接节能。
潜在节能
潜在节能是指在各种能源开发的过程中,由于采取了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的措施,而减少的能源资源的浪费,即地质能源资源的节约。潜在节能又可称为长远节能。
与节能关系
我国当前开展能源标准化的重点是为了节能。节约能源是能源标准化的目的,能源标准化是节约能源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