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消耗是
能源消费的别称,能源消耗是指生产和生活所消耗的能源。能源消耗按人平均的占有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人均能耗越多,国民生产总值就越大,社会也就越富裕。在
发达国家里,能源消耗强度变化与工业化进程密切相关。随着经济的增长,工业化阶段初期和中期能源消耗一般呈缓慢上升趋势,当经济发展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后,
经济增长方式发生重大改变,能源消费强度开始下降。
定义
能源消耗是指生产和生活所消耗的能源。能源消耗按人平均的占有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人均能耗越多,国民生产总值就越大,社会也就越富裕。在
发达国家里,能源消耗强度变化与工业化进程密切相关。随着经济的增长,工业化阶段初期和中期能源消耗一般呈缓慢上升趋势,当经济发展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后,
经济增长方式发生重大改变,能源消耗强度开始下降。
类型
能源消耗值与社会生产值之间的比率,形成能源消耗率。能源消耗率即单位产品或单位货币的能源消耗,它反映于能源的使用效率。一定量的能源消耗所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的程度,标志着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劳动者的素质。我国的能源消耗率比发达国家偏高,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能源消耗表现为多种类型:
(1)最终能源消耗,即实际供给消耗者的能源量。
(2)实际能源消耗,即最终能源消耗加上能源转换、输送和分配中损失的能源。
(3)校正后的能源消耗,是对由于特定气候或经济因素造成的差别进行补偿后计算得出的能源消耗。
(4)高峰负荷能源消耗,指当能源网络的负荷需求达到高峰值时该网络的能源消耗。
(5)满负荷能源消耗,指当能源网络在满负荷时间内运行时的能源消耗,一般发生在工作日的白天。
(6)低负荷能源消耗,指当能源网络在低需求状态下运行时的能源消耗。
(7)基荷能源消耗,是在一个较长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每小时、每天或每周的能源消耗量几乎没有波动的能源消耗。
弹性系数
一个国家或地区某一年度一次能源消耗量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比。经济增长率通常采用国民生产总值或
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的增长率。它反映能源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由于产值和能耗都是综合性指标,涉及经济结构、管理体制、资源状况、技术水平、人口多寡、气候条件以至国际关系等许多因素。因此在一个国家的年度之间以及不同国家之间有很大的差异。
第一次石油危机以来,能源来源和品种趋于多样化,节能取得很大发展,各种能源之间的相互替代复杂多变,能源市场更加灵活,国际化更为突出,电气化进程加速。这些因素使得能源与经济的相互关系发生畸变,总的趋向是从紧密相关变得没有规律,甚至相互脱节。因此,能源消耗弹性系数不宜用作预测能源需求的依据。
能源消耗弹性系数是反映能源消耗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之间比例关系的指标。计算公式为:能源消耗弹性系数=能源消耗量年
平均增长速度/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
现状
在20世纪的最后二十年里,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翻了两番,但是能源消耗仅翻了一番,平均的能源消耗弹性仅为0.5左右。然而自2002年进入新一轮的高速增长周期后,中国能源强度却不断上升,经济发展开始频频受到能源瓶颈问题的困扰。
中国是煤炭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从能源消耗结构来看,煤炭依然在中国能源消耗总量中占主导地位。建国初期,中国煤炭消耗量占一次能源消耗总量的90%以上,随着
中国石油天然气工业和水电事业的发展,煤炭消耗比例有所下降。与2004年相比,2005年全国能源消耗总量22.2亿吨,比上年增长9.5%;其中,煤炭消耗量21.4亿吨,增长10.6%;原油3.0亿吨,增长2.1%;天然气500亿立方米,增长20.6%;水电4 010亿千瓦小时,增长13.4%;核电523亿千瓦小时,增长3.7%。从整体上看,中国的能源消耗基本形成以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的能源消耗结构。
中国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从国家安全角度看,能源资源的稳定供应始终是一个国家特别是依赖进口的国家关注的重点,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内容。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居民消耗结构的升级,石油、天然气等清洁高效能源在未来中国能源消耗结构中将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提出目标
2009年9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开幕式上发表题为《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演讲,称中国争取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下降,同时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争取到2020年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耗比重达到15%左右。
2009年11月25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通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等行动。即到2020年,中国水电将提高到30万兆瓦、风电至5万兆瓦,太阳能提高到1800兆瓦,可再生能源的消耗比例将占全部能源消耗的15%。
核电
核电在运营稳定性、盈利能力方面都有较大优势。当前中国核电装机容量906万千瓦,预计到2020年中国核电运行装机容量70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10年增长约10倍。核电行业的高壁垒性,使相关上市公司能充分享受行业发展带来的收益。
光伏产业
光伏产业探底回升,本土市场启动是关键。2009年8月,国务院把多晶硅列入
产能过剩行业,此举更多的目的是为了抑制多晶硅投资冲动,对于已经投产的多晶硅项目来说没有太大影响。当前(2009年)中国多晶硅产量大约为1万吨,产量依然没有过剩。
三部委联合发布通知督促金太阳实施进程、中投公司50亿元入股保利协鑫,这些都表明政府推动光伏市场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光伏上网标杆电价也有望在2009年年底前确定,标杆电价的确立将带动中国光伏市场新的一轮需求。中国光伏产业正处于探底回升的阶段,本土市场启动是光伏产业复苏的关键。
智能电网
把握智能电网投资节奏。根据国家电网的三个阶段规划,2010年智能电网规划项目将进入投资高峰期。在把握智能电网投资机会时,发电、变电、输电、配电、用电五个环节中,特高压、柔性输电、
数字化变电站、智能电表四个环节将会首先受益于智能电网投资。
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动力汽车时代来临。政府将不遗余力推动新能源动力汽车发展,未来政策的重点将放在消耗补贴和关键技术推广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包括矿产资源、电池材料部件与模块、新能源汽车。
清洁煤发电
IGCC在循环效率、废物利用、碳减排、节水等方面优势明显,最有可能成为清洁煤发电技术的主流。IGCC主要设备包括气化炉、空分炉、煤气净化装置、
余热锅炉、
燃气轮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