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胶质瘤占儿童所有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0%~20%,主要包括弥漫性脑干胶质瘤(最常见于
桥脑)和局灶性脑干胶质瘤(大多位于中脑和延髓)。前者是儿童脑肿瘤患者最主要的死因。
类固醇激素可以明显缓解瘤周水肿引起的症状,是高度恶性脑干胶质瘤的一个初始治疗手段。影像学上典型的弥漫性脑干胶质瘤病人,放疗和化疗是现今主要的治疗方法,并且可以不经活检直接开始。局灶性脑干肿瘤可以采用手术治疗(分流手术和/或肿瘤切除)来获得良好的预后。
肿瘤位置和生长方式决定了病人的临床表现。隐匿的临床经过不容忽视:经常呕吐的病人,最终可能仅仅表现为发育迟缓;学龄儿童因为脑积水导致的视力改变而使得学习成绩下降;同时有颅神经受累表现的儿童可能不被病人和家长发现。轻微误吸而致的频繁的上呼吸道感染,可能是由于脑干病变所导致的吞咽障碍所引起。局灶性脑干胶质瘤在诊断的时候,大部分病人有很长时间的轻微的症状和体征,有的时间竟长达14年。大部分病人可能会产生颈部发硬或者不适。更有甚者,病人表现为斜颈。和其他脑干肿瘤不同,90%以上的顶盖胶质瘤病人中都有脑积水
有颅神经麻痹、诊断前的症状少于6个月以及MRI上强化的缺乏都支持弥漫性脑干胶质瘤的诊断。症状持续时间较长,缺乏颅神经麻痹以及MRI上强化灶的出现都支持非弥漫性脑干胶质瘤的诊断
需要鉴别诊断的是:血管畸形、脑炎、罕见的寄生虫囊肿、脱髓鞘疾病(多发性硬化)以及成人神经纤维瘤病中的错构瘤都是最常见的脑干非肿瘤性疾病。罕见的来自颅外癌肿的转移性肿瘤也可见于桥脑。
脑干肿瘤的手术更具有挑战性,这主要在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和肿瘤切除范围上体现。手术适应证从理论上讲,只要是肿瘤相对局限,均可手术治疗。对于肿瘤切除范围,原则上在保留神经功能的。前提下尽量全切,即最大安全切除。手术切除程度会影响病人预后和生存期。
脑干胶质瘤放射治疗现如今依然是主要治疗手段之一,通常能够缓解临床症状,特别是3岁以上的儿童。放疗后,症状缓解时间不一,多数在照射后1~2个月内症状有所缓解,但亦有临床症状加重者。因此,要注意肿瘤的局部变化和全身反应,有无脑干水肿和水电解质平衡失调,根据病人情况适当调整治疗方案。
化疗药物治疗胶质瘤的研究近年有长足的进展。但遗憾的是,现如今还没有一种化疗方案证实对脑干胶质瘤有确切效果;现如今研究局限在Ⅰ或Ⅱ期临床研究。由于化疗方案不统一,疗效不确切,是否需要化疗,小儿多大年龄适合化疗等问题,一直存在争议。
尽管局灶性脑干肿瘤可以采用手术治疗来获得良好的预后,但是弥漫性脑干胶质瘤仍然是最常见的预后最差的肿瘤。对于弥漫性脑干胶质瘤病人,放疗或化疗是现今主要的治疗方法[21]。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系统性使用的化疗药物很少能达到这些肿瘤。这些肿瘤对放疗有短暂的效果,而且缓解期是短暂的,诊断后平均9个月后即可见明显的临床进展。另外,还会出现延迟的和放疗有关的毒性反应。后者包括:脑干的放射性的坏死,放疗诱发的枕叶损伤和下丘脑-垂体轴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