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
脑的
被膜之一。脑蛛网膜位于硬脑膜与软脑膜之间,薄而透明,缺少血管和神经,与硬脑膜间隔有硬脑膜下腔,与软脑膜间隔有蛛网膜下腔。
1、颅内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脑蛛网膜下腔称为脑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上通常分为外伤性和自发性脑蛛网膜下腔出血两类。前者由颅脑外伤所引起,非本文讨论范围。自发性脑蛛网膜下腔出血又分为两类,如出血部位开始就在脑底部或脑表面上的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脑蛛网膜下腔者称为原发性脑蛛网膜下腔出血;如脑实质内出血,血液穿破脑组织流入脑室及蛛网膜下腔者称为继发性脑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标志是突发剧烈头痛,如爆裂样,可伴有意识丧失,颈项强直、畏光和下腰痛都是脑膜刺激症状,恶心和呕吐则是因颅内压增高和脑膜刺激引起的。也可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10%~25%的患者有癫痫发作,通常在发病最初几分钟内发生,这主要是由颅内压突然增高或血液对皮质的直接刺激引起的。10%~15%的患者在动脉瘤破裂前有先兆症状,最常见的是头痛、眩晕、眼眶痛、复视和视力丧失。30%~40%的脑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于静息状态,其余60%~70%的患者发病时不同程度地与精神紧张、排便、性交和头部外伤有关。特别指出,脑蛛网膜下腔出血突发的爆裂样头痛并非特异的特征,有文献报道,良性头痛,如良性血管性头痛或肌收缩性头痛,与脑蛛网膜下腔出血比例为10:1。
(1)头颅
CT:拟诊为脑蛛网膜下腔出血为第一线检查。10%~15%的脑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CT扫描为阴性,24h内CT平扫敏感性最高,3d时敏感性为50%,可发现脑积水证据,如脑室颞角扩大和“米老鼠”样外观,也可发现脑实质内血凝块、脑室内血肿或大脑半球间血肿等。
(2)
腰椎穿刺(LP):若CT扫描阴性,则必须进行LP检查以判断脑脊液是否含有红细胞和黄变。LP在发病12h内敏感性最高,10%~15%的脑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LP结果可为阴性。
(3)
MRI和MRA:在急性期,MRI检测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如CT。MRA安全但不太适合用于急性期,因为在急性期患者躁动或需要加强监护。
4、治疗方法:(1)绝对卧床休息4~6周,避免用力排便,解除精神紧张及顾虑。应用足量的止痛和镇静剂,以保持病人安静休息。(2)脱水剂的应用:急性期由于出血、脑血管痉挛可引起脑缺血而导致脑水肿、颅内压增高,此时可应用脱水剂。最常用的为20%甘露醇250mL(近2年用125mL)静脉滴注,每8h或6h一次。(3)止血药的应用:常用的药物有6-氨基己酸、安络血等。(4)防治继发性动脉痉挛:2003年以前口服尼莫地平20mg,每日3次。2003年用尼莫通静脉滴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