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阴虚证
中医病证名
脾胃阴虚证,中医病证名。病证名。指脾阴虚胃阴虚的综合表现。是指饮食不节,致脾胃损伤,或素体阴虚,或温热病后,耗伤阴液,致脾胃阴伤,失于濡养所表现出来的口干唇燥,不思饮食,舌红少津,苔少,脉细数一类病证。本病证见于虚劳、小儿厌食等。
病因
饮食不节或素体阴虚,或温热病后。
病机
津液不足,脾胃失于濡润,就会造成脾胃的运化能力不足。脾失健运,则吸纳传化失常;胃阴失滋,纳化迟滞,则出现食欲减退等临床表现。
辨证要点
口干唇燥,不思饮食,舌红少津,苔少,脉细数。
常见病证
脾胃阴虚证 小儿厌食症
临床表现:不思进食,食少饮多,皮肤失润,大便偏干,小便短黄,甚或烦躁少寐,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苔少或花剥,脉细数。
治法:滋脾养胃,佐以助运。
常用方剂:养胃增液汤加减。
常用中药:石斛、乌梅、北沙参、玉竹、甘草、白芍。
针灸疗法: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中脘、内关,针用补法。
脾胃阴虚证 虚劳
临床表现:口干唇燥,不思饮食,大便燥结,甚则干呕,呃逆,面色潮红。
治法:养阴和胃。
常用方剂:益胃汤加减。
常用中药:沙参、麦冬、冰糖、细生地、玉竹。
针灸疗法:足三里、中脘、三阴交,针用补法。
预防调护
避风寒,适寒温;调饮食,戒烟酒;慎起居,适劳逸;舒情志,少烦忧。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09 21:04
目录
概述
病因
病机
辨证要点
常见病证
参考资料